汽车市场加速分化,四季度效益提升不容乐观
发布时间:2017/11/29 0:10:49
三季度汽车市场走势分化,豪华车市场实现高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低迷,卡车需求较强。截至10月,共有84家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发布2017年三季报预告,其中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的有48家,在已发布业绩预告公司中所占比例为57.14%。这也是行业效益总体提升和持续分化的体现。
行业增速稍有恢复
2017年,汽车市场增长呈现较大的分化局面,以重卡为代表的投资和物资运输类车型表现较强。1-9月累计汽车总销量2022万台,累计增速4.8%;其中狭义乘用车销量1673.1万台,累计增速3.6%,增速相对偏低。而中重卡表现持续超强,2017年1-9月累计销量达104.49万台,累计增速61.3%,与挖掘机等形成同步高增长趋势。汽车市场分化的主要原因是2017年投资力度保持较强水平,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保持在20%以上增速,加之公路治理超载带来的汽车需求的剧烈变化,导致重卡车型需求暴增。
而乘用车市场受到楼市价格高涨带来的社会资金挤压的影响而表现偏弱,尤其是3-4月北京等城市的楼市价格暴涨的外溢效应导致中小城市的楼市形成恐慌性抢购, 2季度的中西部车市偏弱。3季度随着政府调控力度的加大,东部地区楼市价格相对稳定,中西部的楼市抢购热潮也逐步降温,消费的稳定预期逐步恢复,对车市带来一定的促进意义。
我在5月初时曾调低2017年零售增速到5%,当时也是抱有一些乐观的期待的。考虑到目前的汽车市场增长是重卡超强、消费类乘用车持续偏弱,中小城市和县乡市场消费拉动不强的现象较明显,因此自主品牌增长速度放缓,MPV类车型深度调整的形势依旧严峻。
MPV剧烈下滑
前期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动力是消费升级,主要体现在连续5年以上的MPV与SUV高增长,但这种趋势在2017年3季度有明显变化。2017年1-9月车市零售增长的主要动力是SUV的较快增长,尤其是B级SUV和豪华车保持较好增长态势。2017年MPV同比出现下滑现象,轿车市场的增长也没有亮点。虽然今年经济环境相对平稳,但车市消费仍有较强韧性,尤其是消费升级带来的车市增长动力较强。
随着市场热点的变化,MPV与SUV的剧烈增速分化,导致相关主力企业的市场表现也剧烈分化,SUV类企业总体较强,而MPV占比高的企业表现很差。
德系日系表现突出,自主品牌表现偏弱
2017年德系和日系车受益消费升级和产品优势表现较强。自主品牌增长压力加大,但亮点突出。韩系受阻导致车市增长相对放缓,但通过更强的价格定位调整,销量也有提升。预计4季度,由于购置税的退出,会促进市场销量有一定提升。
目前,车市增长的表现强弱分化,虽然在政策推动下车市有核心自主相对合资走强的趋势,但主要还是产品周期的影响。
自主品牌近几年快速崛起,尤其是在SUV市场取得巨大的成功,这是在合资品牌尚未有效渗透的市场的突破。不过,我调研发现,在主力市场中只要与合资品牌的价格相近,自主品牌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心态还是认为自主的产品与合资有很大差距。
国际车企的世界竞争力相对稳定,国内市场合资品牌的强弱势转换主要是产品布局的跟进影响,虽然有类似一汽大众品牌无SUV而走强的特例,但总体仍是合资车企市场表现的周期轮回走强。前期的法系、美系、韩系表现较强,近期的日系大幅走强,这样的趋势主要是企业产品周期与市场热点转换的切合,实现了合拍共振的效果。随着涡轮增压和SUV热潮的发展,部分企业先行获得一定的市场增量,随后其他车企推出新品,导致轮动效应,但真正的产品突破并不明显。因为大部分都是外观的颜值改善,谁强谁弱的评价权在消费者,而且继承性不强。
汽车经销商集团效益改善
汽车4S店的规范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近期部分地区大力度的环保治理对汽车售后市场的规范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很多地方大范围查处汽车售后维修的环保污染问题,不规范的路边店等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作为售后维修体系高标准规范经营的4S店,则享受到了遵守环境法规的政策红利,很多地方迎来了客户的回流,甚至一些门店的停车位已经显然不够用了。
综合看,随着消费者对购车体验要求的提升和国家对环保的严格把控,4S店的销售服务和售后维修体系规范优势明显,未来的汽车品牌4S专卖店发展有更好的潜力。
四季度车市效益提升不容乐观
乘用车市场有周期性*的指标意义。在经济有压力的时候,刺激车市促进经济走稳, 2015年底和2016年车市快速增长的强持续性,根源正是在此。
在2016年1-9月市场走势逐步走强,但今年4-6月开始有巨大压力,4-6月批发零增长。3季度批发走势稍有改善,增速回升到5%。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目前汽车行业的应收账款持续处于高位,2016年4季度的应收账增长较强,2017年的应收账进一步拉升有一定难度,企业也会更谨慎。
目前,车市低迷带来的新品价格突破性调整力度较强,车市也面临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传统车依靠强力促销实现增量难度较大,高端车型的年末增量弹性也变小,因此4季度市场不容乐观。批发方面,从目前的完成率来看很多厂家难以完成全年的目标,鉴于明年市场预期不会很高,所以今年年底没必要一味压库,而是应该尽早调整公司策略。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