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以旧换再”试点效果不尽人意
发布时间:2016/3/4 0:18:26
近两年,发改委在行业开展“以旧换再”、“再制造产品走进全国汽配城”、“再制造西藏行”等系列活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行业认知度虽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明显。由于“由于政策设计的不完善导致操作繁琐,‘以旧换再’试点效果不尽人意,企业与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位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旧换再”的补贴是补给终端消费者,销售过程中需要企业提前垫付。生产企业只有在“以旧换再”信息管理系统上及时、准确的上报各项产品的交易数据后,通过各级主管部门的审核之后才可以拿到补贴。这位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数据审核过程过于严格,产品信息录入稍有不规范或不齐全就会导致企业无法领取补贴。
行业认知度低、旧件回收难、产品卖不出等种种现状至今依然没有缓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缺失管理办法。而一位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一直以来业内关于税收的减免政策或财政补贴政策呼声虽不绝于耳,但由于管理办法的缺失,相关政策也迟迟没有落地。“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办法与再制造认证体系,非试点企业的能力与产品无法证明,得不到社会认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无法保证,后续的旧件回收、市场拓展、税收减免等问题就很难推进。”谢建军说,“目前行业已经出现鱼目混珠者,许多从质量与技术上都达不到再制造标准的企业也在冒充再制造企业与产品进入市场,这对行业健康发展非常不利。”谢建军担忧地说。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