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在生产和消费行业的众多领域中还无法占据主流地位
发布时间:2015/6/24 0:05:54
“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实力不强、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产品品种单一、低水平同质化建设严重等。国内业界普遍对新材料的接受程度较高,但由于上述原因,新材料现在的工艺和成本相对传统材料高,因此在生产和消费行业的很多领域,新材料还无法占据主流地位”。袁健表示。
从我们国家目前总体情况来说,中国是材料大国,包括钢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十几年来始终处在世界*的地位,但是大而不强,很多*新材料受制于国外。
例如高轨交通材料、轮对材料等这种特殊钢材,我们的科研多年没有突破,高速列车时速在250公里以内所需的材料我们能生产,时速达350公里所用的材料还要依赖国外。在航空航天方面,高端的碳纤维材料技术,现在还没有完全突破,美国波音公司等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是性能非常优异的材料,轻质高强,比铝合金还要轻15%-40%,对飞机来讲,节能的效果非常突出。
据了解,在很多先进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型跨国集团的地位和作用都十分突出,如波音、空客、杜邦、巴斯夫、拜耳、道康宁等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完善、产品性价比高,形成国际市场垄断。
对此,国内业界也早有呼声,建议中国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新材料产业国际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新材料企业集团,打破新材料的国际市场垄断。
而在政策层面,许多学者也表示国家应当在新材料领域给予更多支持,包括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模式的创新联盟;发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的示范效应;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与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对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开展高端应用研究,在应用中实现改进和提高;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外高水平技术人才等。
虽然当前我国新材料产业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在国内很多领域尚不能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对于该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学界、业内都普遍看好。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