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仍然处于试点阶段
发布时间:2015/4/28 0:07:56
近期,两项再制造国家标准——《GB/T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GB/T31207-2014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发布实施,意味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共同在全国实施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一系列利好显示,零部件再制造将迎来大规模推广的机遇。
零部件再制造,顾名思义指的是对废旧汽车上的某些零部件进行深度修复之后,恢复性能再供客户选用。对此,一些外行人甚至车辆使用者将再制造理解为深度翻修。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翻修与再制造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
业内人士认为,翻修是对车辆已经损坏的零部件等进行更换或者修理,并没有明确规定翻修后的质量以及应该达到的使用寿命等。而零部件再制造与此不同,它要求再制造之后的零部件品质必须接近甚至超过新品。为此,管理部门多次出台措施,严格规定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再制造技术,真正使废旧零部件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
与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价格也仅为新品的50%至70%。所以,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而言,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因而在美国、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卡车、乘用车等零部件再制造业产值可达数百亿。
但许多业内专家均对卡车零部件再制造直言“不熟悉”,“没听过”。由此可见,中国这一市场刚刚起步,国内也少有研究机构专门进行立项研究。事实上,国内对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仍然处于试点阶段。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