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放开市场是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15/4/13 0:09:05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对外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目录》),自2015年4月10日起施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同时停止执行。从2004年到2015年,十年来,《指导目录》先后修订了四次。对比四次修订版本,记者发现国家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不断放宽外资准入,在关键零部件领域,鼓励投资项目越来越细化。作为外商投资的重要指导纲领,《指导目录》在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与整车50∶50的股比限制相比,汽车零部件领域除新能源汽车在能量型动力电池上设置了相同限制之外,其余条目一概不设限,而且开放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开放条目越来越多说明与外资零部件相比,我国零部件产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需要不断学习外来技术缩短与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差距。那么,汽车零部件产业在鼓励外商投资上不断放开且越来越细化是否是必然趋势?是否应该设股比限制以保护自主零部件企业?从采访来看,大部分人肯定了越来越细化是必然趋势,但却不认同对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股比限制。
江苏仪征亚新科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陈玉金表示,零部件行业对外资准入限制减少是必然趋势,在自动变速器技术、电控技术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零部件企业核心技术非常薄弱。即使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对关键性技术的垄断导致中方不管是在技术、人员培育方面都学不到经验,能学到的也只是部分过时的技术。“可以说市场开放的程度决定了中方企业能够学习的程度,所以只有不断地放宽条目限制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创造学习机会,企业破釜沉舟靠自身努力发展才能不断缩小与国际企业的差距,靠国家保护,温室下长不出参天大树。”陈玉金说。“《指导目录》更加细化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合时宜的。”北京海纳川航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皮宇宝表示,随着整车开发周期的缩短,汽车电子等关键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不设股比限制给自主零部件企业创造了成长的机会。
此外在采访中,还有人认为针对零部件产业进行股比限制的*佳时期已过,外方控制中方企业的局面无法扭转,即使现在限制也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惟有靠企业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打好翻身仗。“WTO开放之初,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当时是设置股比限制的*佳时期。现在跨国公司已经大量占领中国市场,市场已经失去。在高端技术领域,我国零部件企业也无法与之抗衡,想通过股比限制扭转局面是天方夜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股比限制保护自主品牌企业是行不通的。从当前局势来看,我们只能接受在开放中竞争。”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裘敏勇表示,“即使限制股比,外资也有办法规避。何况市场不放开,技术也无法引进,企业更谈不上在对外开放中学习前沿技术。”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