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应从三方面入手

我国新材料产业创新应从三方面入手

发布时间:2014/12/10 0:05:44

      新材料产业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由于创新不足给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关键材料难以保障,核心专利受制于人等。赛迪顾问原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冀志宏在深入分析了新材料产业创新不足的原因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新材料领域原始创新;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推进新材料集成创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新材料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大投入力度,鼓励新材料领域原始创新


冀志宏认为首先应在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加大投入,他建议成立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专家出任顾问,由业内知名专家和骨干企业领导组成委员会,辅助政府作好决策,确定好重点支持的方向,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处处撒钱”。


其次,科学评价投入与回报的关系也是冀志宏所关注的。他认为目前亟需完善评价体系,允许新材料原始创新的失败,为基础研究提供较为宽松的氛围,改变基础研究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的现状。


此外,冀志宏还建议在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上加大投入,并提议围绕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在大学、科研院所开展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和引进高端的新材料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相对完善的人才使用和人才管理、人才交流机制,把相关人才政策落实到实处。


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推进新材料集成创新


冀志宏认为,一方面应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培训,由各级政府定期组织对新材料领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培训,加强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进而选择合适的方式保护国内新材料领域的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他还建议严格审核国外新材料相关专利申请。“对国外新材料企业的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要全面掌握国外专利申请和授权程序,加强检索力度和范围、严格审查权利要求内容,慎重授予专利权,防止外资企业利用专利实行技术垄断。” 冀志宏对记者表示。


此外,冀志宏还主张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引导新材料科技人才和专利向企业转移,改变当前新材料科技人才和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局面,从下游市场需求端切入专利申请,使新材料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鼓励相关单位积极申报国外专利。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现新材料消化吸收再创新


对于风险补偿机制的建立,冀志宏还给出了三个可操作的措施:


一是设立新材料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设立新材料产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鼓励下游企业积极试用国产新材料产品,做好相关应用示范工作。


二是尝试创新相关保险模式和险种。鼓励国内大型新材料企业、下游应用企业与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创新保险模式和险种,为国产新材料“试车”设立专项险种,保障国产新材料“首批次”应用。


三是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风险补偿机制。按照“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的原则,科学设置相关投入与收益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国产新材料的推广示范。


新材料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是其发展的关键。冀志宏认为只有从上述三个方面都加强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为创新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 转卖10T压机一台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