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的集成应用受阻
发布时间:2014/11/19 0:03:45
据悉,很多新材料的产生都是由集成创新而来。我国在新材料领域有一些技术研发*于发达国家,但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未注重保护,导致集成应用时受到限制。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因其具备优异的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和医疗等领域。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应用气流磨设备用于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制粉工序,但未在美国等国家申请相关专利;而日立金属在该领域分别于2001年5月和2002年7月在美国申请了两项专利,其优先权可追溯到2000年5月。
因此,尽管我国很多稀土永磁材料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成本都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但因未申请专利,销量受到严重影响。顾问原材料产业研究中心表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要解决创新不足带来的产业发展问题,需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3个方面都要加强。
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日前联合印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财苑)施方案》,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支撑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先进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选择一批产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巨大且前期基础较好的关键新材料,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稀有金属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随着《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财苑)施方案》的大力实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需求扩展。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性能功能材料中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和新型玻璃材料,海洋工程中的高强度抗腐蚀钢材,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储能材料均离不开稀有金属。其中金属镓、锗、铟、碲、硅等稀有金属或化合物是新一代半导体的关键材料,铟锡氧化物和二氧化锗等是新型TFT超薄显示玻璃和高性能光纤预制棒等新型玻璃的关键材料,金属钒、钛、铬等是高强度抗腐蚀钢材的主要添加剂,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钴化合物正极材料和钒液流电池等又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的电池及储能材料。
未来几十年将是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当然也是稀有金属消费量的稳定增长期。作为国内以及世界*大的稀有金属交易平台,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目前已上市交易的稀有稀土产品有铟、锗、镓、钨、钴、铋、白银、五氧化钒、锑、碲、硒、铑、氧化镝、氧化铽共计14个品种,不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稀有金属资源的有利渠道,而且会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将为我国稀有金属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到2016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发展急需的大尺寸单晶硅、宽禁带半导体及器件、新型平板显示玻璃、石墨烯、PM2.5过滤材料、高性能Low-E玻璃、高速铁路轮对、液化天然气船用殷瓦合金薄带、钛合金管、海水拌养混凝土、新型防腐涂料等20种左右重点新材料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应用。促进材料生产企业与重大示范应用企业建立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清晰的新型关系。培育30家左右具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到2020年,继续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突出重点,促进50种以上重点新材料实现规模稳定生产与应用。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和关键材料自给率显著提升,形成多个具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新材料企业,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新材料的发展无疑举足轻重。自中央部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工信部就连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在《规划》中,中央期望“十二五”中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产业创新能力、结构、保障能力和材料换代都有大幅提升。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