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厂商陷恶性竞争
发布时间:2014/8/12 0:08:20
日前,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昆山中荣”)发生的爆炸案,揭开了底层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人的工作与生活境遇。光鲜的整车厂背后,制造工人的辛酸常常会被忽视,而这与汽车产业的生态链有关。
*下游的大厂往往会不惜千金砸广告,但对上游供应商尤其是没有话语权的二、三级企业则相对压制与苛刻。大厂拖延账期、不断削减供应商成本、不注重环保及供应商教育培训,都是昆山中荣悲剧的缘由。
境遇各有不同
一辆汽车,通常需要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大量零部件厂商也就不可或缺。昆山中荣是戴卡的零部件供应商,戴卡又提供产品给通用汽车,因此昆山中荣也可被看作通用汽车的实际供应商。
“零部件厂有很多种,有些公司还是比较规范的,生意也不错。”一位曾经就职于德尔福公司的管理者祝先生对《*财经日报》记者说道,“虽然一些零部件厂的收入没有整车高,但利润、净利率都还相对不错。”
据长江证券的统计数据,2013年,10家上市乘用车厂总收入为7962亿元,58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的总收入是3312亿元。去年,乘用车厂、零部件厂的净利润为414亿元、171亿元,同比增幅为27.48%、14.05%,乘用车厂依然保持着优势。
从净利润率看,10家乘用车厂的净利润率在2011年~2013年分别为4.78%,4.85%和5.2%。零部件厂的净利润率分别为7%、5.36%和5.16%。
不过,前述祝先生则表示,“ 零部件厂的利润空间要看它对应的是哪些客户、哪些产品,差别还是蛮大的。有自己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公司,相对好一些,而代加工利润就比较低。”
具体零部件产品在供应链里的地位,也决定着其本身的利润空间。像塑料粒子,就是材料供应商,它是*上游的产品,议价能力反而很高。但是如果是*基础的加工贸易产品,且磨具是可以替代的,那么议价能力就另当别论了。
应收账款高 竞争激烈
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应收账款高企、整车厂削减供应商数量、降低成本等是这几年*大的挑战。
《*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昆山中荣2006年虽然有1.7亿元以上的收入,但当年年末戴卡(采购方)公司就有较多的欠款,而昆山中荣对戴卡的计提坏账高达1000万元。那一年,昆山中荣的实际年末应收账款也高达4861万元。到了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昆山中荣的营收剧降至1942万元,但依然有2677万元的应收账款,比其营收还高。
应收账款高之外,汽车零部件厂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也不低。长江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以2012年和2013年为例,10家乘用车厂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是12.87天、13.09天,但是58家零部件公司则是39.19天、39.29天。乘用车厂的存货周转天数在这两年分别是41天、37天,而零部件厂则是59.44天、58.69天。2013年是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零部件企业的日子还不错,一旦再遇到类似金融危机或者经济下滑的行情时,零部件企业就会率先显现资金周转困难、存货高企的问题。
湖北东泰铝轮毂有限公司(下称“湖北东泰”)的一位内部人士还表示,因为整车厂的款项支付方式是财务汇票,无法立即提现,而买材料则需要现金,零部件厂的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对企业的资金成本会有影响。
进入整车供应商名单难
多位接受《*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零部件企业负责人都表示,昆山中荣爆炸案所暴露的问题,表面看是环境治理不到位,但深层次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整车与供应商的关系微妙。
“各大汽车企业都在削减开支,控制供应商的数量,其结果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零部件企业就容易进入到供应商名单中。”湖北东泰那位内部人士就说,“整车厂对上游供应商的要求很高,对工艺布置、质量体系的评审、现场的6S管理、生产线设计、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