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2008-2010年轴承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2008-2010年轴承行业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08/4/15 7:40:26

  1.中国轴承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轴承行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2006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179家家,全年生产各类轴承79.94亿套,实现销售收入982.38亿元。近年来,轴承进出口贸易逐年的攀升对拉动轴承工业快速发展也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十五”期间,轴承出口量近100亿套,年均增长8.9%;出口创汇近50亿美元,年均增长16.6%,出口创汇占销售总额的18%以上。2006年至2007年中国轴承行业延续了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行业经济总量快速稳定发展:2007年1-11月中国轴承、齿轮等制造行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165.95亿元,同比增长29.39%,2006年销售收入比2005年同期增长24.37%;可以看出,中国轴承行业规模与盈利水平都保持增长趋势。2007年前11个月,中国轴承产量增长了24.22%达96.32亿套,创下近三年轴承产量增长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轴承行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哈轴、瓦房店轴承、洛轴等国有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继续成为轴承工业的脊梁,依然占据着大部分国家重点主机配套市场。集中在江浙地区的众多民营和私营企业得益于自身的灵活经营机智,市场经济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地处沿海的有利条件,异军突起,强劲增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占据了大部分通用轴承产品市场,其中一些优势企业正努力向高端产品市场进军。同时,世界各大轴承公司相继进入中国,组建合资或独资企业,形成了中国轴承工业的国有、民营、外资三足鼎立之势。近年来,民营企业呈强劲增长的态势,国有企业的比重逐年降低。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 

    2.中国轴承行业面临问题及行业兼并重组动机 

    就长期发展趋势来看,需求毫无疑问是推动国内轴承行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经济全球化及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已经成为趋势。然而,轴承行业的无序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轴承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轴承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再参考世界轴承工业历经的产能扩张、技术扩张、品牌扩张三个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中国轴承行业的产能扩张已不是主要矛盾,在适度产能扩张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努力转变轴承行业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必须。当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中国轴承行业近两年有这么快的发展,出口创汇显著增加,但也不可否认中国的轴承行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短时期内得不到改善,中国轴承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轴承工业在世界轴承行业中的地位必然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中国轴承行业的集中度不够,产能分散,不能形成规模经济。面对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中国轴承工业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缺乏很好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第二,中国的轴承行业目前的产能,规模发展较快,但行业技术进步相对较慢,研发和创新能力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已经渐渐适应不了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技术创新。而且,中国轴承行业目前还停留在产能扩张上面,而国外的同行已经进入品牌扩张的阶段,这使得中国的轴承行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中国的企业之间应该不断的寻求突破,寻求改良,走集团式发展道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形式,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这样才能在行业中立稳脚跟。尤其是在国外企业趁着开放的时机,不断涌入,以挖掘国内市场的今天,更应该不断的寻求创新,包括技术上,管理上以及产业结构上。近两年国内各行业的并购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轴承行业也不例外。外资的大举进入,以及所存在的问题都促使轴承行业之间不断的进行兼并收购,寻求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合优质资产,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外资对国内轴承行业的并购与合作则是看中了中国这块正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以此来打入中国市场,中方企业也可以从中换得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为尽快提高中国轴承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对抗外资进入的能力,“十一五”剩下的三年中行业内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的建设步伐应更快一些,加大技术进步的投入,以提高轴承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轴承寿命为中心,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产品设计基础理论研究,提升高端轴承产品制造技术,加快向高附加值轴承市场发展的步伐,抓紧从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实施跨越式发展,技术扩张,产品扩张和品牌扩张同时进行。不过品牌扩张会需要更长期的过程,到2010年全国力争有10~20家轴承企业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交易日期合并双方特征 

    2006年SKF、SNFASASSKF支付了大约1亿3千850万欧元现金购买SNFASAS100%的股份。 

    2006年日本NSK、NSK-Torrington日本NSK以1.46亿美元的价格全权并购Torrington的滚针轴承公司,NSK-Torrington。 

    2004年扬州格林柯尔、襄轴股份襄轴股份总股本29.84%的国家股转让给扬州格林柯尔,股份转让价款总计10,101.1072万元。 

    2006年宁波天胜、襄轴股份襄轴股份以1.169亿元价格转让其持有的4191万股国有法人股。宁波天胜以29.9%的股份成为国产汽车轴承*品牌的*大股东。 

    3.中国轴承行业兼并重组趋势分析 

    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展开,中国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也提上了日程。“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轴承工业要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进大集团、“小巨人”企业建设,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制造技术升级,提高生产集中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2010年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为跻身世界轴承强国行列奠定基础。2020年实现由世界轴承生产大国迈进世界轴承强国行列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重大装备国产化作出贡献。轴承工业协会列出了2020年实现世界轴承强国目标的主要标志:主要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水平;拥有3~5个世界著名品牌;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行业生产集中度CR30达到80%以上;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轴承销售额前10名。实际上,在《轴承行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就已把企业兼并重组,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004年五大轴承集团中有两家轴承企业相继被并购重组,河南煤炭业巨头永煤集团年前终于牵手洛轴集团,成立了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格林柯尔公司异军突起,在与万向集团的竞争中胜出,以29.84%的股权入主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轴承行业兼并重组之风日盛,人本兼并杭轴、万向兼并淮南轴承厂、浙江天马兼并成都轴承厂、常州光洋与日本NTN合资等,2006年年初,天胜轴承重组襄阳轴承,意味着历时两三年一波三折的襄轴产权重组事件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分析近年来轴承业的兼并重组案例,我们有理由认为,轴承行业兼并重组的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轴承企业总数在世界上占据*位,但其中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国内传统五大轴承企业的轴承产量还不到全国总量的20%,而德国三大轴承公司轴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日本四大公司占88%,美国四大公司占56%,差距是很大的。在中国轴承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规模与国外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能力扩张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部分企业必然要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由于目前中国在技术上、组织结构上远落后于其他强国,多数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产能分散,传统五大轴承企业的轴承产量不到全国总产量的20%,而德国三大轴承公司轴承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日本的前四位占本国总产量的20%。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控股企业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实现企业战略联盟,在中国轴承行业中逐步形成几个能与国际跨国集团公司抗衡的大型企业集团,这其中也需要依靠其他行业或外资的力量来推动一些大型轴承企业的整合。 

    目前轴承行业兼并重组大致分三类。一是被其他行业兼并。例如格林柯尔入主襄轴,永煤集团牵手洛轴。二是中外合资、合作。国内的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吸引外资,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达到双赢,如瓦轴与SKF、THK、KOYO等世界知名公司合资合作,常州光洋与日本NTN合资,西北轴承与德国FAG合资。三是国内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兼并,如人本兼并杭轴、浙江天马兼并成都轴承厂,天胜轴承重组襄阳轴承等,他们借此重新战略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国有企业受到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压力。一些企业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获得更大的发展,一些企业则要被兼并重组以求生存。跨国轴承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以期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整合资源和资产重组的方式不断扩大其在华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则欲借助自身在管理机制和市场反应机制上的优势,抓住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较为困难的时机,兼并、改造国有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品种规格,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力图在中国形成几个可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企业集团。 

    风起云涌的兼并重组浪潮,推动着中国轴承行业结构、格局的演变。而中国轴承行业兼并重组的*终目的是要形成几个能够真正有实力和国际轴承巨头抗衡的大型轴承集团,但现在看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海力6吨粉末压机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