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宏观调控再从紧:企业冬天真的来了?
发布时间:2008/3/24 6:46:54
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长安街上美丽的玉兰花提前绽放,吸引了很多摄影发烧友争相拍摄,但是五年一次的两会换届选举更吸引了全球目光。据说报道两会记者有4000多名,创造了历届之*,各家媒体报道的角度、风格等等不同,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新的新闻,我们挖掘到的是"2008宏观调控再从紧,企业要提早做好过冬准备"。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从紧的经济政策也面临双重考验。但是当3月6日国家发改委、央行和财政部三大掌门人联袂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会上,再度强有力发出宏观调控仍将继续的明确信号。温家宝总理也在日前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和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前些时候所指出:要科学地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如出一辙。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说:"双防"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会改变。
这就是中央"从紧"的依据和决心,任何抱着侥幸心理注定是要吃大亏的,所以我们提醒说:企业冬天真的到来了,要及时防雨防风防雪防一切,你能够做到的工作,把损失减小到*低。中小企业是重灾区,而在中小企业中又以加工制造轻化工等行业为重,这正如青啤大当家金志国所说:经济周期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流转一样,有一定规律,该冷就冷,该热就热。他认为,现在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大量投资拉动和较低的成本推动,严格来说是不可持续的,而企业自身的成长也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大多数企业动辄就是百分之几十的高增长,其实是不正常的。在宏观调控大气候下,啤酒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因为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麦芽从以往每吨175美元涨到现在的每吨500多美元,而相关的水电运等等都涨价了。金总不无感慨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原材料成本上涨吃掉了去年青啤一整年的利润,"他说,"像我们这样的大企业都感受到了压力,其他企业可想而知。"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也无可奈何地说:去年涨价吃掉了娃哈哈37个亿。而去年同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同比上涨6.5%,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大,达到18%,其中,油脂价格上涨3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49%,创出十年历史*高。这不但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尤其是著名经济学家时任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不同的场合均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偏快,资源和环境付出成本太大,应该降低增长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背景下,两会再从紧政策使得中国企业家们感到了丝丝寒意,对经济周期尤为敏感的钢铁矿山行业也意识到也许寒冬真的到来了。
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钢铁(600001行情,股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如军透露,在内部宏观调控和外部经济需求下滑后,目前国内钢铁行业企业普遍比较困难,特别是铁矿石原材料及能源涨价,让他们面临新-轮挑战。但他表示,目前银行收紧信贷,利率上调,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有的企业发展了,有的企业倒闭了,企业要在调控过程中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个支撑点。
记者在采访承德远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振广时他谈到,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对矿山企业来说,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进口铁矿石总量肯定会严格控制,国内已经上马开工或增加产能的钢铁公司还可以正常生产,但是到来年,很多企业肯定会死在爬坡的路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刚性的,没有资金的支持,没有政策的支持,节能减排、土地使用等等,只要是政策内的谁碰谁脱一层皮或是倒下就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这是国家的需要,因为产能过剩,中国钢产量将达到年产7亿吨,这基本上是世界钢产量的总和,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十年后中国的用钢量将会饱和,到那时,一切所谓的财富都将归"零",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如果国家不采取"从紧"阀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郭总预计将会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很难过去这道生死劫,如果度过去了,符合市场规律了,产销基本平衡了,留下来的企业又将复活,还将活得很滋润。
很多人都说中国经济增长太快了,究竟是快与慢我们不做评说,但就中国经济增长来说,真正影响大的是投资,而对投资而言*敏感的是信贷。所以说:"信贷紧缩,企业不可承受之重。"这就如同一个人,断了粮食和水,你还能活吗?但是大型的国有企业不会受此影响,受伤害*重的还是民营企业,国家政策就把你给限制死了,因为现在很难按照过去的行政命令让谁活不让谁活,给你们公平竞争的机会,谁能挺到*后谁命大,机会就留给谁了,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吧。
总之,我们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的是,企业家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从紧"阀门的关与放是有思想准备的,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是清醒的,但是他们又不无忧虑地说,这适度"从紧"的"度"很难拿捏,如1993年上半年,为防范和控制反复出现的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中央出台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l6条措施,严控货币发行和新开工项目,整顿房地产市场,经济过热压力很快缓解,物价开始回落。但是,当时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很快诱发了新问题:市场供求总格局由商品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造成了1994年~l998年的连续经济衰退以及l998年起长达5年的通货紧缩。那一次经济衰退给国家造成了超过4万亿元的巨大经济损失,直到2002年前后,国内经济形势才逐步回暖。我们认为,虽然近年来,面临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投资增长过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物价普遍上涨、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放缓等问题,正因如此,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科学能够应变一切不利因素的头脑,避免因措施方法不当而有可能引起经济减速并滑入通货紧缩通道,重蹈覆辙。
这个"冬天"的典型特征是:行业整合加速,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率将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及信贷、融资等诸多挑战。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