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材产业:备战高端挑战赛
发布时间:2008/3/20 7:54:50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前后,中国磁材企业以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击溃了世界巨头,荣摘全球磁材产量的桂冠。时至今日,在风云万变的国际磁材市场中,以低端、廉价为标志的中国式竞争优势已经岌岌可危。当下游产品越来越注重轻薄化、便携化、智能化、数字化和节能化时,一场挺进高端的全球竞争赛已经在磁材行业内打响,中国磁材产业更是被新一轮的发展潮流推到了风口浪尖。2007年12月21日,本刊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钕铁氮永磁材料发明人一一杨应昌、中科三环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三环)*副总裁胡伯平、北矿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矿磁材)副总经理要继忠、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科技)功能材料事业部总工程师祝景汉、廊坊关西磁性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关西磁材)常务副总裁于敦波、北京京磁强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京磁)总经理熊科、北京银纳金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纳金科)总经理张新宇、北京三吉利稀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仝明、北京博雅磁性材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游峰、北京盛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英等十余家磁材企业高层代表举办了“磁材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沙龙研讨活动。从企业家们激烈的研讨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中国磁材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重要的行业变迁,国内磁材企业的老总们在商机与困境并存的复杂环境中,对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做着新的审视与思考。
高端市场活力焕发
提起2007年的销售业绩,北京京磁总经理熊科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2007年公司业绩增长了3倍多,增加的利润点主要来自环保和节能市场。其中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业务增长了400%,IT、医用等高端领域的业务涨幅也比较明显。”像熊科一样,因开发高端产品而尝到市场甜头的磁材企业家近年来已陆续出现。
梳理一下2007年中国磁材行业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尽管中低端市场的增长情况不尽如人意,但是,高端市场的快速成长着实令人兴奋,甚至让日本竞争对手坐立不安。国内*大、全球第二大钕铁硼磁性材料制造商中科三环副总裁胡伯平在沙龙上说:“中科三环近几年一直致力于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目前已知的高端市场如计算机硬盘驱动器(主轴电机,音圈电机VCM)、光盘驱动器、核磁共振成像(MRI)、汽车用电机及传感器、彩色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已进入,在硬盘驱动器主轴电机产品市场上,中科三环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50%左右。公司目前正在重点培育和开发的新领域是混合动力汽车(HEV)和风力发电
市场。”与此同时,国内*大的软磁铁氧体制造商横店东磁也加紧了对高端产品市场的布局,该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建应用于汽车电机、LCD显示、激光打印机等高端市场的铁氧体材料生产线。
汽车电机、宽带网络、信息家电(包括各种LCD电路)这些在近年来高速成长的磁材下游高端产品市场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在众多高端应用中,风力发电更是以其节能、环保、市场前景巨大的优势,受到了国内磁材企业的追捧。为了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已确定了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国家发改委明确规定“今后风电项目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风力发电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绿色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8月,金风科技中标北京绿色奥运工程项目一一官厅水库风电场,成为北京奥运会绿色电力的设备供应商,该工程将采用33台l 500k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据专家介绍说,l~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需要用到1吨左右的烧结钕铁硼材料,而目前,国内风机产品市场还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可以预见,未来15年,中国风力发电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国内有实力的磁材大厂面对这块市场蛋糕都在跃跃欲试。
*近几年,国内磁材领域的科研开发也比较活跃,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进行了新型磁材的探索。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任沈保根介绍说,目前学术领域有几个研究方向比较热门,值得业内人士特别关注,有些项目一旦研发成功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有些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开发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形成新的产业:一是磁记录材料。磁记录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纵向磁记录密度的提高受“超顺磁”极限的制约,目前磁记录领域正全面从纵向磁记录向垂直磁记录转移。2004年12月,日本东芝公司发布基于垂直磁记录方式开发的尺寸为1.8英寸的全球*款硬盘MK4007GAL,2005年8月,该产品批量走人市场。2006年初美、日几大硬 盘公司相继推出其*代垂直磁记录硬盘产品,包括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3.5英寸ATA/SATA硬盘也开始采用垂直磁记录技术。虽然美国、日本在磁记录领域一直*,但在新旧技术交替之际,研发垂直磁记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近年已开始了垂直磁纪录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科技部和基金委的支持下,有几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布局。二是电阻型随机存储器材料。电致电阻随机存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存取技术,基于这种技术的新一代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一一电阻式随机存储器(ReRAM)可能成为下一代核心内存,其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世界很多大公司的极大关注以及大量投入与竞争。由于国际上有关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尚未成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应该以产品和工艺技术路线的定位为导向,加快基础研究步伐,从而获得这一新技术的关键知识产权。而这一研究方向,在国内也属于*前瞻型的领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三是磁制冷材料。磁制冷材料是无污染的制冷工质材料,用磁制冷材料取代目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的冷冻机、电冰箱、冰柜及空调器,不但可以消除用于生产和使用氟利昂类制冷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而且有很大的节能空间。目前,室温磁制冷技术还处于研究开发的初级阶段。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2002年美国能源部依阿华州立大学Ames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研究出世界*台能在室温下工作的磁冰箱样机,相信磁制冷实用化为期不远。国内的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也在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对LaFeSi、GdTb、LaCaMnO类制冷材料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进入国内高端配套困难重重
目前,在各类磁材生产领域,中国都已经是世界*大国。中国磁材企业的成长给世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有些企业将公司出售,还有些企业被迫将生产基地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低成本国家转移。国内磁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促使全球稀土永磁材料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目前,美国磁材公司已经全部关闭,欧洲只剩下l家,日本3家,中国200多家。中国磁材的飞速发展为国内企业在国际中高端市场争取到了重要的言语权,中国企业正在进入下游*厂商的配套体系。有专家称,今后的10~15年内,中国磁材厂商将在中高端市场和日立金属、TDK、FDK、EPCOS等世界*企业展开激烈争夺。在新一轮的挑战赛中,磁材企业的老总们对国内产业链上的配合协作与信息互动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和渴望。银纳金科总经理张新宇感慨道,国内的磁材产品进入国内制造业比较难,下游企业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时候还是从国外寻求材料,殊不知,国外的磁性材料还是从中国走出去的。
据悉,中国磁材企业几年前就进入了日本日立公司的材料配套体系。但是,国内的汽车、汽车电装行业大多知道丰田、本田的品牌,对于国内磁材企业在其中的参与情况并不了解,外国整机企业在出售产品时也将中国的材料信息全部封锁。国内下游用户对材料发展水平没有清晰的概念,磁材企业在下游客户引进项目和设备的时候,不能及时获得信息,竖立在磁材与终端用户之问的交流屏障已经成为磁材企业家们的一块儿心病,在他们看来,下游用户选择材料时侯的合近求远实在是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冤枉钱。以目前*有前景的风力发电应用市场为例,现在支撑国产风机的技术全部来源于国外,很多风机厂花巨资引进设备,国内有实力的钕铁硼厂家都想进入其中,为其配套,但是困难不小。张新宇介绍说,全盘引进国外风力发电技术成本会很高,如果用中国自己生产的磁材来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对于大多数磁材企业来说,尽管对这一市场垂涎已久,还是欲入无门。
近年来,在国内分门别类的磁材协会的组织下,企业交流、互动的机会不算少,但是这种信息的传递比较局限于相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对于跨层次、跨级别的行业互动国内做的还是差强人意。目前,我国的电网、大型开关等设备都是从国外成套引进,业内人士纷纷建议,相关部门在新项目立项或是技术引进时,要充分分析国内已有材料基础,对国内新产品特别是对将来发展有重大意义的新产品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广泛。同时把产业链上的企业聚集一起,多层次、多领域、交互式地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这将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国内新产品开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磁材企业在国内下游市场开拓的受阻,除了存在着与下游客户信息交流不畅的因素外,还有更为客观的原因——材料企业对产业下游市场的调动能力十分受限。尽管挺进高端市场,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但是,下游市场毕竟有自己的行业规则,从材料一磁体一电机一组件一终端,材料企业与终端用户在产业链上的距离确实太过遥远。北矿磁材副总经理要继忠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很快,但是没有一家磁体厂家进入国内配套,这并不是因为国内的材料不好,而是因为汽车上要改动任何一个零件,难度都非常大。”对此胡伯平和熊科更是深有感触,他们向记者介绍说,汽车产品对安全性要求特别高,对供应商选择很严格,原有的供应体系,轻易不会改变,一旦给汽车市场供货,对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就要提出更为苛刻的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