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利用须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6/8/24 0:10:56
汽车工业不但在生产制造的时候要使用大量的资料,而且在行驶过程中还耗费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尾气,制造汽车的材料中含有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和橡胶、塑料、玻璃、油脂等非金属,如果废弃后无人管理或者处理不妥当,将会严重污染环境。近些年来,在节能环保方面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政府对报废汽车的管理仍沿用老的办法,即拆解回炉熔化或做简易的翻新处理,这不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对保护环境也十分不利。一辆汽车的使用期限一般为15年,因此每年都有很多汽车要进行报废,对其不做循环再制造,不仅造成浪费、危害环境,而且报废汽车需要大片场地来存放,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烦恼。汽车制造业要走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推行零部件的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零部件再利用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利用要走上产业化、规模化之路,急需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1.通过广泛宣传和引导改变广大制造厂家和消费者的固有认知,不能把使用了再利用零部件的汽车产品等同于残次品或者偷工减料,而是一种时尚和先进理念。
2.要从制度政策层面上打通汽车零部件再利用的种种障碍。首先是提高准入标准,把那些无资质、无设备、无技术的作坊企业踢出市场,让真正有能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其次是修改原管理办法中一些不适合市场规律的条款,让报废汽车真正交给再制造企业进行处理,让再制造的品种越来越丰富。
3.要给予汽车零部件再利用产业以扶持和呵护。政府部门要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再利用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在产业规划中把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利用作为优先对象。
4.在汽车报废回收环节,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零部件再利用企业本身如果不注重防护,污染也很严重。汽车回收行业的实际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污染,建立预处理平台与处置规范,在拆解的过程中,润滑油、冷却液、燃料油和废电池发生渗漏会污染土地、地下水源,要有专人检查及时处置;在零部件清洁阶段,防止废气污染,要有环保过滤装置;在零部件修复环节,要预防电镀生产的电解液、重金属污染土地和水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