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粉末冶金汽车配件发展时机已到
发布时间:2016/5/25 0:13:04
汽车、摩托车的减振器中,活塞杆及活塞导向阀等都是重要的零部件。考虑到减振器的稳定阻尼力,使用粉末冶金零件,具有高精密薄板表面,能够减少摩擦,保障操纵的稳定。
国内智能零部件研发差一级
智能化的自动行驶能力和驾驶辅助技术将是未来汽车的标准配置,让车辆能主动地对周边环境实现预判乃至做出相应应急动作,都可以称之为智能化。但本届车展可以明显看出,国内不少中小零部件企业的智能化仅仅是“低端智能”。
无人驾驶的实现基于汽车零部件的智能化和系统集成而实现。根据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无人驾驶发展路线的规划来看,无人驾驶*终实现可分为四个阶段。目前基于主动安全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预警类系统、紧急制动等)已经实现量产(*阶段),正在向高速公路等特定路况下实现“部分自动驾驶”方向(ACC巡航、自动跟车、变道等)发展(第二阶段),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已经储备了可实现大部分路况的“*自动驾驶”(第三阶段)。全面无人自动驾驶(第四阶段)则需要更大范围的跨界通信技术、法律法规完善等社会各方的协调、建设。
总体来看,很多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了向第二阶段无人驾驶发展的进程。相对而言,国内很多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仍然处于*阶段,局限在预警系统的研发,尤其是基于摄像头图像分析的预警系统,包括前方碰撞预警、停车辅助预警等。
传统技术升级是根本
谁来做“智能化”的汽车零部件?谁来做无人驾驶汽车?这些问题在行业内已经争论许久。我们可以发现,从事智能化汽车零部件研发的前提是该企业核心产品已经实现了由“量”向“质”、由规模化向高端化的提升与转变。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的电子研发企业也应该与经验丰富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双方共同从事零部件智能化、电子化方向的研究。亚太股份以制动系统、底盘控制技术为基础,在收购整合多家电子企业之后才得以在智能辅助系统领域开花结果。
智能化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跨产业链升级。随着整车汽车电子零部件成本占整车生产成本比例的增加,电子零部件软硬件集成趋势愈加明显,智能化部件的一致性、安全性更加凸显。企业只有在积累了数十年汽车行业生产制造经验之后才能保证智能产品迅速产业化。所以,智能化零部件的研发应在汽车传统业务升级转型之后。
智能化时代或实现赶超
业内有一种观点值得思考:在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产业或许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里所谓的“弯道超车”不是借鉴国外技术,不是跨越汽车制造所必要的设计、验证等环节,而是完全自主重新设计、研发电池系统、研发整车及铝制轻量化零部件。行业专家指出,在电动汽车整车设计、电池技术研发、智能化技术研发方面,国内外企业之间差距远小于传统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差距,加上现阶段新兴技术型企业与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开放融合,才得以在本届车展出现那么多的自主品牌企业、互联网企业敢于发布智能化的电动超跑。
核心零部件是中国汽车产业之短板,这句话被多少业内专家、行业人士在各种场合下强调、重复。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同外资竞争的过程中,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