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十二五”期间粉末冶金等新兴产业占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33%
发布时间:2016/3/30 0:11:55
“十二五”时期是萍乡市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过去的五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城市转型主战略,克服了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致力促进经济、生态、文化、社会转型,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0年的8.1:63.3:28.6调整为6.9:56.7:36.4。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单产连续12年居全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523个,比2010年增长117%。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63家(其中*2家、省级55家),比2010年增长44.5%。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2004个、306个、1822个,比2010年分别增长59%、130%、202.61%。湘东区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芦溪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他县区实现了省级示范区全覆盖。杂交水稻制种、绿色生猪、油茶、油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逐步转型。煤炭、陶瓷、水泥、烟花爆竹和冶金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粉末冶金、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3%,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序列,连续4届8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比2010年增长411%。文化产业稳步发展,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312亿元,比2010年增长202%。金融业稳步发展,全面实施“1+10”金融改革,萍乡市成为全省*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全市挂牌新三板企业5家。民营经济活跃,全市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完成税收、提供就业岗位均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