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形成国际竞争力指日可期
发布时间:2015/12/14 0:15:07
到2020年,通过创新驱动,支持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发展10~1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国际知名品牌之列;到 2025年,支持部分中国品牌企业,发展3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集团,其中单项零部件产品处国际知名品牌前五名。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不久前于浙江平湖举办的201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与整零合作高峰论坛上所讲的话,大致描 述出了未来5~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目标。在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叶盛基从不同方面向记者介绍了当前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中国工业报:先请您谈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汽车市场的整体走势。
叶盛基:中 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进入增长转换阶段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从中长期因素来看,中国汽车市场面临增速换挡期,有自然回落的要求;从短期因素看,由于宏观经济 增速下滑、部分城市限购、规范政府采购支出、城市用车模式创新、股市占用资金等因素与中长期因素相叠加,加剧市场波动幅度。中国品牌继续初始阶段的发展模 式已无法生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转变,品牌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总的来看,在市场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全行业企业经济指标趋弱,转型升级、提升绩效刻不容 缓。
中国工业报:零部件方面的大体情况怎样?
叶盛基:根据中汽协会统计,今年1~9月,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667.42亿元,同比增长6.73%;利润总额1631.44亿元,同比增长8.71%。与汽车行业整体相比,汽车零部件产业经济指标稳步提升。
中国工业报:没有创新即没有未来,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创新情况如何?
叶盛基:2014 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统计在内的88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中,共有83家发布了2014年研发支出的详细数据。其中,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5%的企 业数量达到了17家,83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128.62亿元,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均值为3.88%,较2012年的2.7%和2013年的 3.27%相比有较大提升。
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能力;同时要勤练内功,进行生产方式创新,以提高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据统计, 目前国内拥有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构建了一批*和省企业技术中心,大大提高了关键和重要零部件技术攻关能力,为 下阶段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的创新研发能力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业报: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集群发展与集团发展上都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这些方面有哪些新变化?
叶盛基: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已经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华中、西南、珠三角及长三 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区域。六大产业集群区域零部件产值占据全行业的80%左右。其中,长三角零部件产值份额37%左右,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大区域, 其中上海为全国*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值占总产量的20%,浙江和江苏约占17%。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