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红中村崛起电动工具企业群
发布时间:2015/10/15 0:05:26
日前,记者趋车从省道335线启东与海门交界处往西行驶,道路北侧一座座厂房映入眼帘,林垦机械、铁锚公司、苏日电动工具……记者数了一下,足有20多家,红中村党总支书记李国新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村崛起了一批电动工具企业群,电动工具已成为全村的富民产业。
红中村地处海门港新区东侧,与启东天汾相邻。前几年,海门港新区主动接受天汾电动工具产业辐射,将红中村335线两侧定位为工业集中小区,重点招引电动工具企业进驻。红中村顺应发展需求积极参与,拆迁、土地规划调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切都在有序而平稳中进行。2002年,苏日电动工具落户红中村,成为该村*个较大规模的电动工具企业,随后克莱斯、一帆风顺、林垦、铁锚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到目前为止,红中工业集中区已有一定规模的电动工具企业20多家。江苏铁锚工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从小作坊起步,目前已成长为电动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铁锚工具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不到10年时间,开发了100多种电动工具产品,并逐步向建筑工具、汽配工具、园林工具延伸,产品远销亚洲、中东、东欧、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去年跻身银牌企业行列,铁锚牌电动工具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产品。
“这么多企业入驻,对村民增加收入有帮助吗?”记者问。“那当然。”李国新说,“企业生产需要劳动力,电动工具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不少剩余劳动力,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发展电动工具零配件加工。全村共有500多个村民要么在电动工具企业打工,要么在家里小打小闹,办起了电动工具零配件加工厂。”
红中村老村部已被改造成了华新铝部件公司,该公司由30组村民崔志铭创办,他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专门生产电动工具加杆活塞,这几年随着一批电动工具企业在村里落户,他的生意也越做越旺,2007年购买了老村部办公用房,现在准备再征用2亩土地,扩建厂房。在30组村民陆水华家,记者看到7名工人正在生产电动工具零配件,陆水华家人介绍,前几年,陆水华利用家前屋后,做起了电动工具零配件,主要为村里的电动工具企业加工,“开始时家里人做做,现在比较忙,请人帮帮忙。”李国新介绍,为电动工具企业加工的小作坊全村共有40多户,从业人员达100多人。
电动工具企业带动了小作坊的发展,也直接吸纳了一批剩余劳动力。18组村民王宝洪身体不好,一家三口生活拮据,苏日电动工具进驻红中村后,村干部介绍王宝洪夫妇到该公司做工,每人每年收入1万多元。李书记介绍,像王宝洪那样在电动工具企业做工的村民已有400多名,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