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六院研制铜-石墨粉末冶金等新材料助“长征六号”发射成功
发布时间:2015/9/22 0:18:23
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由地处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新研制的120吨和18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火箭“动力心脏”,太空首秀表现完美。
这一次,由航天六院所攻克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技术,填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也使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之路,为我国成功进入空间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在西安,航天六院,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40年来,他们研制了推力大到120吨,小至0.4公斤的百余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参加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全部发射任务,一直保持着*成功的记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之一,使我国运载火箭有了真正的“中国心”。
可是,此次液体火箭发动机,却让航天六院人碰上了*的挑战。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用,是世界各航天大国梦寐以求的目标。要保持我国在航天动力这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势头,提高我国运载火箭的国际竞争力,满足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紧跟这一大趋势。
液氧煤油发动机,被誉为世界航天动力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不仅采用的推进剂、循环方式与常规发动机绝然不同,而且在*高压力、涡轮功率、推进剂流量等设计参数上,也比现有发动机高出数倍,在推力吨位、性能及可靠性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必须在结构设计、材料、工艺、试验诸多方面采用一系列的先进技术,这就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研制的难度。
当年航天六院经多方论证,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时,不仅国内质疑声四起,就连国外的权威专家也认为:即使中国能把发动机设计出来,也无法制造出来。正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六院开始了异常艰辛的攻关历程。谈起那段艰难的攻关岁月,六院院长谭永华感慨万分:“每一项课题的攻关,都像是在攀登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
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的新材料有50余种,比如火箭煤油点火剂、各种高强不锈钢、抗氧化高温合金、高密度石墨材料、铜—石墨粉末冶金材料、铜—钢零件钎焊用钎焊料、异种材料焊丝、自润滑镀层等,这些新材料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性,我国原来基本都没有研制和应用过。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