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再”试点启动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受益
发布时间:2015/9/22 0:10:03
近期,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的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试点工作在全国启动。
业内认为,“以旧换再”试点工作的启动将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旧件回收,拓展旧件来源。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或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试点启动
“以旧换再”是指中国境内再制造产品购买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行为。国家按照置换价格(再制造产品销售价格扣除旧件回收价格)的一定比例,通过推广企业对消费者给予一次性补贴。再制造零部件产品必须由国家批准的具有资质的企业生产,而且经过审核认证的产品必须在明显位置或包装上,使用再制造产品认定标志。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于光透露,企业需按照《再制造“以旧换再”推广产品标识内容》进行标识,标识可以直接印制在包装箱上也可以用不干胶形式印制,且需张贴在产品外包装的显著位置。
据了解,此次纳入“以旧换再”试点方案的的零部件产品为汽车发动机与变速箱,国家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再制造发动机*高补贴2000元,再制造变速箱*高补贴1000元。包括广州市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家试点企业负责实施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再制造产品的“以旧换再”工作,涉及112个型号发动机和变速箱再制造产品。
此外,为保障“以旧换再”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有关单位开发了“以旧换再”管理系统,同时组织编写了地方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操作手册。
中汽协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秘书长谢建军表示:“‘以旧换再’管理系统能够协助管理部门对‘以旧换再’工作的开展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为不断完善行业发展,及时制定和调整行业政策,提供宏观管理数据。”
于光认为:“‘以旧换再’政策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再制造旧件回收,拓展旧件来源,而且有利于扩大再制造产品影响,支持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实现再制造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汽车保有量急剧攀升、汽车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大量被淘汰的车辆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以旧换再”试点工作的启动,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或将迎来大规模推广发展期。
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年均10%以上的发展速度。据估计,到2016年国内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按照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与再制造业的发展比例计算,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将会迎来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据了解,欧美国家汽车维修和配件市场中再制造产品所占比例高达50%,按照这样的市场份额,我国未来汽车后市场中再制造产品的市场空间巨大。
为推动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公布了两批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名单。*批包含14家整车或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第二批包含28家试点企业。同时,国家发改委对各家企业享有的再制造权限进行了规定:各再制造试点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不得超出批准的试点类型和范围。
去年12月中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机械产品再制造质量管理要求》。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公示了具备再制造产品推广试点企业资格10家企业名单及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同时,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在全国开展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再制造产品,按照置换价格的10%进行补贴;12月下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管理,鼓励本地区再制造生产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网上集中公开,督促相关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等。指导企业落实再制造产品标识要求;引导再制造生产企业建立再制造产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再制造产品“追踪”和旧件“溯源”。
据谢建军介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事再制造的企业从起初的1家上升到目前的百余家,产值从2005年的不足0.5亿元上升到目前的80亿元,从业人员也从不足千人上升到目前的5万余人,产业规模和产值都显著增长。
与传统废金属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能够回收报废产品所蕴含附加值的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
“我国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再制造作为新兴产业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谢建军说,比如,再制造产品并未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再制造产品的旧件来源及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再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亟待修订等。
多方发力促发展
业内认为,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集聚发展将成趋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以一定的产业技术为支撑,抱团集聚发展有助于专业化回收、拆解、清洗、再制造和公共平台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建立再制造体系。1998年,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国内*内燃机再制造企业。在随后的10余年时间中,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渐成规模。
如何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谢建军认为,首先,应当尽快建立规范畅通的逆向物流体系标准。由于旧产品回收渠道不规范、不畅通,大量旧产品被当做废品直接处理,很难保证足够的旧产品重新回到再制造企业,导致企业的再制造生产线经常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其次,要强化再制造产业链意识。在“以旧换再”的总体框架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良好的产品追溯跟踪体系,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寿命周期和退出时间进行摸底。结合逆向物流体系,与客户保持产品替换关系。第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要“抱团”前进。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相互交流扶持,共谋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严把再制造汽车零部件质量检验关,运用政策引导消费观念,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和使用再制造的汽车零部件。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