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强化零部件企业实力
发布时间:2015/9/10 0:06:59
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的时代加速到来,让很多传统零部件制造企业感觉有些措手不及。该如何迎接“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就此话题,本报记者邀请了三位专家学者,他们对于“互联网 ”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企业如何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并把握住其中的机会阐述了各自看法。
专家普遍认为,移动互联时代将为汽车产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命,甚至会重构汽车产业生态,但并不会颠覆、取代传统零部件企业,反而会在很多层面强化传统零部件企业的实力,零部件企业要以积极开放的思维迎接互联时代带来的变化。
话题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会给传统零部件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付于武:从未来的技术发展看,毫无疑问,电驱动、智能化、互联互通将成为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些新生的零部件企业诞生机会将增加,汽车产业链条会拉长,创新链会不断丰富,产业界融合需求比以前更强烈。
跨界发展将会成为这一阶段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间的壁垒、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汽车制造技术、材料应用、生产方式都会发生较大变化。
移动互联带来的变化将体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比如,随着采购、生产经营中智能化管理的应用,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将更容易得到满足。当然,这也对零部件企业如何更快、更好地配合整车开发需求提出挑战。
移动互联也为很多企业在细分领域实现跨越式超越提供了可能。现今汽车模块化发展的趋势,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资源、技术整合能力、反应力要求更高。如果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搜集整合各种数据,国内的零部件企业更容易实现跨越式超越。
何照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信息创造、存储以及传播的多样和快速,更重要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理念和思想以及行为。对企业 而言,移动互联时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经营以及文化。尤其对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影响更是全面且深入的,既有诸多利好更面临巨大挑战。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要保持其核心竞争力,但现实情况是,在产业发展的技术革命过程中,很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本身就成为行业 转型的阻力,或者技术变革中的颠覆对象。企业都希望基业长青,但在今天很多企业传统的产业结构可能面临重构的挑战,新的竞争对手并不是提供同类品或替代 品,而是拥有相同资源(比如人力资源)的跨行业者(他只需要抢夺你的资源而非市场)。整体而言,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部件企业从战略定位、战略的取 舍,以及支撑整体战略的各个子战略和运营都需要做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
话题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会对传统零部件企业带来哪些具体改变?
何照丹:对于企业而言,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产品更新迭代的周期更短。借助移动互联平台,企业可以直接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以及问 题反馈,原来需要12个月甚至18个月完成产品的更新迭代,现在1~3个月内就可以及时更新完成,企业可以快速抢占市场。对于那些需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的企业而言,互联网可以大大压缩营销环节费用,从而减少库存以及资金占用量等,使得公司实现轻资产运营。
移动互联核心经营理念仍然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其商业模式却大多是免费的或者与用户的利益交换,尤其是Google的商业模式更是如此。移动互 联的经营模式创造了新的需求。以航盛自身为例,航盛专门成立了航盛车云技术有限公司,专门独立开展车联网运营业务,它不再像航盛的传统业务做车联网硬件终 端,也不像传统Telematics 业务包月收费,而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也为航盛的转型升级探索经验。
付于武:从技术层面看,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推广,激光摄像头、传感器、雷达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跨界的新生企业会涌入进来,部分企业产品被新技术替代的传统零部件企业将面临转型和被淘汰的挑战。
戴一凡:“互联网 ”时代对传统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影响将体现在制造环节、产品本身和售后市场三个层面。
在制造环节,主要体现在生产装备的智能化,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智能化等。而在产品本身的性能提升上,在很多汽车电子产品上会表现更加明显。比如 发动机电控单元,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策略等,以往只是基于汽车本身状况进行开发设计,而未来这些零部件产品上将会涵盖更多信息,比如前方道路状况等。在“互 联网 ”的过程中,很多汽车电子产品上的技术含量会更高。
目前,移动互联在汽车售后市场的影响更为明显,也是国内零部件企业做得相对好的一个领域。不过,在制造环节和产品层面,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方面,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很大。
话题三:在“互联网 ”的过程中,传统零部件企业的主导地位会被IT企业取代吗?
何照丹:不会。以IT行业为例,Wintel(Windows Intel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