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新材料产业攀“高”创“新”
发布时间:2015/7/20 0:09:40
新材料产业是莱芜市*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莱芜市是科技部批复认定的“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化基地”,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之一。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共有企业近120家,2014年,全行业实现产值1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成为推动莱芜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新材料,顾名思义,关键点在一个“新”上。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是莱芜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显着特征。莱芜市新材料产业的代表企业润达化工,是国内同行业中*一家省级技术中心,现有专职研发人员40余人,专职外国专家2人,每年研发投入600余万元。公司近期开发成功的橡胶超级增粘树脂、酚醛纤维均为世界第二家生产,附加值高达50%以上;双酚F、双酚A型酚醛树脂、固体热固性酚醛树脂均填补国内*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随着这些高性能产品的投产,润达新材料将成为国内新材料产业先进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佼佼者。
与润达化工一样,各相关企业不断深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及上汽集团、英国GKN等国内外知名强企的合作,组建有省级技术创新平台24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通过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一系列重大计划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在一些重要领域,突破和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显着增强。蒽油加氢生产工艺及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首次确定了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工艺方案,新型钢铁粉末开发进度不断加快,高性能粉末冶金结构件开发进入大规模应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酚醛纤维等领域装备及工艺技术已达到国内*水平,新材料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莱芜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新材料产业也存在着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产品结构性过剩、安全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尤其是安全和环保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化工企业需要摒弃单纯规模扩张的方式,在产业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这是新的时期对企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5月21日-24日,莱芜市新材料产业推进组到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进行考察招商,与长钰模具(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汽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上海金榕车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就共建模具中心、大众汽车轴承盖、金榕*汽车内饰加工等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宝纳新材料、上汽粉末冶金、东沃地毯三家企业与江苏赛力菲集团分别就碳化硅纤维与固体的二次成型、碳化硅纤维与粉末冶金的渗透结晶、碳化硅纤维的纳米纺丝等新技术达成技术合作意向,为莱芜市的新材料研发提供了突破点,有力地推动了新材料产业的技术进步。
莱钢粉末10万吨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东沃地毯静电纺纳米纤维、固德化工6000吨氧化蒽醌和4万吨苯酐、九辰纳米材料石墨烯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项目、模具制造中心、沥青基碳纤维……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与实施,不久的将来,新材料产业将形成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