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材料产业“由大变强”需要多方协力
发布时间:2015/5/27 0:13:18
中国新材料产业“由大变强”,需要多方协力。以半导体照明的发展为例,吴玲认为,从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半导体照明领域的新材料的研发部署应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形成统筹部署与发展合力。
“从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构建入手,上游材料、核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施专利战略导向的重点突破,带动新的应用领域;下游智能照明、农业、医疗等跨界应用以目标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打通创新链,通过示范工程实现关键技术攻关和跨界系统技术集成,通过标准研制抢占国际产业制高点。”吴玲说。
反观先进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大型跨国集团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如波音、空客、杜邦、巴斯夫、拜耳、道康宁等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完善、产品性价比高,形成国际市场垄断。
“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大,创新能力强,新技术不断开发;上下游产业链结合好,科研成果转化快,科研成果可直接在本公司内实现产业化。此外,集资、融资、风险及人才吸引机制完善,竞争力强,这些都值得中国借鉴。”唐见茂说。
他呼吁,中国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新材料产业国际龙头企业,同时通过支持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新材料企业集团,构建产学研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
除了大型企业的作用外,国家的引导也非常重要。“国家应在财政支持、税收激励、信贷和融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明确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材料,如新能源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电池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加强前沿性基础材料研究,如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与器件、功能与智能材料、新型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等;持续发展新材料重点产业,包括石化、钢铁、有色、轻工、建材等。”唐见茂说。
综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的情况,对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专家们的建议还包括: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模式的创新联盟;发挥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的示范效应;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与成长型新材料企业对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于战略性的重要新材料,如碳纤维等,可成立专门的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开展高端应用研究,在应用中实现改进和提高;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等。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