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我国新材料产业转型跨越尚未实现

我国新材料产业转型跨越尚未实现

发布时间:2015/5/25 0:14:02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产业是中国国际化程度*高的产业之一。2007年以来,中国的光伏组件销售量始终居世界*。然而,光伏新材料的发展却与此并不匹配。


“光伏行业新材料重点方向在于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较突出的是电池银浆、碳化硅体材(载片舟等)、氮化硅体材(载片舟等)、氟薄膜(PVF、PVDF等)、其他氟塑料体材(用于化学清洗设备)等。这些材料对光伏产品的效率、质量、成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国产材料的技术和质量进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光伏新材料只是新材料的一种。可以说,几乎任何一种高新技术产业或工业部门都离不开新材料。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咨询专家唐见茂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新材料带动的产业主要有能源、生物、信息、交通和环保等,如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绿色化材料等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新材料正处在由大变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的世界,谁能在新技术及产品上发展更快,谁就能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的主动权。”


转型跨越尚未实现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给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平均年增长10%,重点材料如电子信息材料达20%到30%,生物医用材料达20%。201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1600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特色明显,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全国新材料企业超12000家。


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现已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部分新材料关键技术受国外制约的范围正越来越小。据唐见茂介绍,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超硬材料、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生产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尽管如此,“我国新材料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新材料产业尚未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跨越。”唐见茂说。


根据他知道的情况,我国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许多关键产品还依赖进口,受到国外制约,如高铁的轮对材料、第三代锂电正极材料、半导体上游材料等。产品仿制多,技术落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包括: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业发展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缺少国际型领军企业,大型材料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少、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业规模小,分散、重复的中小型材料企业居多等。


以光伏材料为例,“目前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材料的配套做到了全球*,但是由于企业规模限制以及发展战略影响,在产品的性能验证和市场推广方面,同大型外资企业相比尚有不足,比如材料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全球标准制定领域缺少话语权等。”杨立友说。


杨立友呼吁,我国应当针对不同光伏新材料的应用范围设计相应产品,并通过相应测试分析手段进行对比。同时,应当主动参与光伏新材料标准制定工作,根据行业自身特点,制定国际认可的相关产品标准。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 转卖10T压机一台

  • 蒸汽发黑炉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