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蹄疾而步稳”
发布时间:2014/9/4 0:11:07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产业规划专家论证会近日在北京举行。规划提出,宁波新材料产业未来重点发展10个细分领域,预计宁波市新材料产业产值2020年达到3500亿元,2030年达到8000亿元,届时新材料产业将真正成为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新材料科技城是宁波转型发展的全新探索,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站在改革创新战略制高点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只有在科学规划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厘清发展思路、探索实施路径、创新工作方法、协调功能布局,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才能做到“蹄疾而步稳”。
政策优势突出
2013年年底,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规划提出宁波未来应大力发展和优先培育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海洋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先进碳材料等10个细分领域,并建议宁波推进实施绿能交通、i-Ningbo、蓝海工程、健康工程四个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规划预计宁波新材料产业产值2016年将超过2000亿元,2020年达到3500亿元,2030年达到8000亿元。
为推进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出台了多个*突破性和竞争力的政策。
2014年出台的《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规定,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将遵循“立足高端、侧重引进,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引导示范”的原则,重点引进研发机构、支持创业孵化、集聚创新人才、鼓励成果转化、引进产业项目以及完善科技金融等。
具体来说,对于新材料领域创新型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国际知名高校等在核心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可按其实际投入总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资金资助,补助比例*高可达50%,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5年内提供不超过8000平方米的研发办公用房,并给予全额或部分房租补助,年房租补助*高金额可达200万元;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给予*高500万元的资助;对企业承担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高给予1000万元配套资金资助。
2013年9月,宁波出台《关于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在科技、财税、金融、医疗、教育、就业等11个方面进行了创新。
“根据《意见》精神,对园区内既有的人才政策进行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关于引进人才及家属落户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高新创业精英”计划的意见》等政策,这些配套政策的出台加强了新老政策的延续性、互补性,使得人才管理改革的各项举措更加完善。”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人才管理改革的多项政策补助力度在宁波市*:提高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力度,*高给予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智力引进,对新获评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给予60万元奖励,对新引进海外工程师的企业按市财政补助给予1:1配套奖励;在吸引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力度等方面做了完善和提高。
平台顺利推进
为全力推进“四区一中心”中创新驱动先行区、新兴产业*区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加大招商力度,以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新材料大学创新园和国际创业社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加快新兴创业载体建设,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发挥新兴产业的*示范作用。
作为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头号工程”,占地约300亩、总投资25亿元的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摘牌和设计招标工作,预计于近期开工建设。该项目以产业功能为*要素,将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创新型龙头企业的研发机构、高校的分支机构等,形成集新材料研发、检测、展示、交易、企业总部于一体的创新大平台,打造出一个全国*、特色鲜明的新材料发展中心,全国产业升级与产城融合的典范园区,以及全球知名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宁波新材料大学创新园建设新材料协同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训基地等“四基地”,集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建设新材料领域创新型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大学创新园由三大地块组成,核心区域是科研创新、创业孵化、人才培养、成果转换基地,滨江绿带休闲基地以环境整治、休闲绿化为主,商务生活配套社区以商业配套,生活服务为主。该项目选址甬江北岸,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
占地约450亩,目标是打造国际*、国内*的创业、创意产业园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新材料国际创业社区将联合清华控股旗下的清控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目前该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还加快引进机构、人才、项目、资本等高端要素,主动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和企业联系对接,品牌推广、招商引智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前7个月,园区协议引资13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九成。
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在宁波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基础上,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按照“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的发展布局,大力实施“一城多园”战略,强化对宁波市新材料产业的支撑和*作用。日前,《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政策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在科技创新服务、土地规划指标、政策融资平台、人才保障措施、产业梯度转移、联动招商资源等方面为各分园创新发展争取更为有利的政策,为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优质产业项目孵化转移提供有利的合作共赢空间,也为县(市)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提供有力支持。
为发挥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的辐射带动作用,2013年宁波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将3-5个专业园建成*产业基地,新材料领域1-2个细分产业初步形成全球影响力,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30%以上。
根据“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的原则,2014年1月,宁波市按照“4+3”模式对鄞州投创中心、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慈溪新兴产业园、奉化智能制造产业园、象山临港装备工业园、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宁海生物产业园等7个分园进行了统一授牌。
结合各园区的产业定位,2014年上半年,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向各分园推荐了8个产业项目,和宁波市电子、电器、磁性材料等5个行业协会加强联系与互动。
“下一步,我们将细化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尽快出台分园发展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推进分园理顺管理体制,加大与分园的招商互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一城多园”联动合作模式》的调研成果,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将选定1-2个产业条件比较好的分园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资金、项目、土地等资源要素方面重点倾斜,打造新材料科技城与分园合作的“升级”版。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