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反垄断难遏外资零部件在华快速扩张

反垄断难遏外资零部件在华快速扩张

发布时间:2014/9/3 0:06:27

    这是中国《反垄断法》施行6年后,汽车行业真正体味到它的存在。从2014年开始,“反垄断”一词将在中国汽车业流行开,并可能延续多年。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反垄断的重点在零部件领域,包括纵向垄断和横向垄断。国家发改委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出12.354亿元罚单,这属于多家企业联合操纵价格的横向垄断;有关部委还在调查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货渠道和价格协议,这属于纵向垄断。


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中国政府反垄断正在不断深入。业内人士更希望,为了中国汽车业的长远发展,反垄断能够遏制外资企业在中国疯狂扩张的局面。


今年以来,笔者不断听闻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布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全球*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国博世宣布,“到2020年其亚太区销售额要在2013年基础上翻番”;美国德尔福宣布,“到2020年中国区销售要比2012年翻两番”;法国佛吉亚称,“未来五年在华销售额翻一番,平均每年新开5家工厂”。


有此规划的不仅是一家两家,而是普遍现象。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外资汽车零部件为什么依然坚信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笔者曾问一家外资零部件企业老总:“你们是不是过于乐观了?”


回顾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过去5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例,博世是25%,佛吉亚是38%,其他多数企业也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远高于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5年翻一番的目标,并不宏大,甚至还有些保守。


在整车领域,尚有合资股比50∶50的红线以及同类产品*多两家合资公司的限制。在零部件领域,外资企业可以随意布局,不仅没有限制,还可以享受各级政府引进外资的优待。一些外国企业早年还寻找中国伙伴合资,后来纷纷转向独资建厂。


因此,在我们慨叹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11连降之时,自主品牌零部件形势更为严峻,外资零部件早已全面报捷。不仅是合资整车,自主品牌整车为质量升级近年来也大量采购外资品牌零部件。外资零部件通过产品线下移,已经从中高端市场的垄断,扩展到对低端市场的侵蚀。


习惯了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停不下来,当前进行的反垄断,能让他们减速吗?


笔者认为,很难。至少目前的反垄断措施难有这种效果。原因有三。


*,外资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仍然较高。即使反垄断,打破原有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价格联盟,自主品牌企业也难以达到同等技术水平。而且,打破垄断后,外资零部件可能降价,其性价比优势将凸显,或许会获得更多订单。


第二,如今的罚款并不能改变外资零部件企业整体向好的业绩。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有2家免于受罚,其他10家中*低的罚款为上年销售额的2%,*高为8%。以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看,利润率肯定超过10%,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罚款额只能算警告,并不能动摇他们的收益水平。


第三,打破整车厂对原厂件渠道的垄断,受益*大的将是外资零部件企业。因为他们是原厂件*大的供应商,多数企业也都有丰富的售后市场经验。一旦原厂件可以面向售后市场自由销售,外资零部件企业将获得巨大的新增长点,在中国的销售额将有增无减。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 转卖10T压机一台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