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发力打造稀土新材料基地
发布时间:2014/8/8 0:06:40
在包头身上,有两个*具代表性的称号“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如果说过去几十年包头曾以钢铁叫响全国的话,那么,近十年包头则以稀土在世界上闻名遐迩。
机遇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
据了解,“十二五”及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作为“工业味精”的稀土在上述产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并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进入21世纪,稀土新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风向标。包头作为世界*大的轻稀土原料产地,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对包头市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稀土资源的合理配置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今年,我市围绕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明确了“5421”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其中,把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列为五大基地之首。稀土高新区也将“稀土产业发展工程”放在九大重点工程的首位,按照“高新特快”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大力开发稀土高新技术应用产品,延伸产业链,力争用5~10年的时间,把包头建成全国*重要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名符其实的“稀土之都”。
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凸显
天时、地利、人和。毋庸置疑,作为“稀土之都”的包头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资源条件上来看,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大的稀土矿,稀土工业储量为4350万吨,占中国稀土工业储量的83.7%,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的38.7%,丰富的稀土资源为我市建设稀土新材料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市稀土产业已初步形成“稀土原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格局,并逐步延伸了稀土永磁、储氢、抛光、发光、催化等产业链。
目前,我市稀土新材料主要集中在稀土高新区,在67家稀土工业企业中,稀土新材料企业有35家。其中稀土永磁性材料生产企业有10家,形成实际产能14000吨/年,2013年实际生产量4224吨,占全国生产量的5%;储氢材料生产企业有三家,形成产能7000吨/年,2013年实际生产量2277吨,占全国生产量的30%;抛光材料企业主要有12家,形成产能13800吨,2013年实际产量为5263吨,占全国生产量的42%,稀土新材料产业能量能进一步壮大。
在人才、技术方面,我市拥有世界*大的稀土研究机构——包头稀土研究院,有从事稀土研究的相关科技人员近2000名。*“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包头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在建的“内蒙古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国外稀土人才的引进创造了平台。我市还依托稀土研究院组建了两个*研究中心,即“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北方稀土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内蒙古稀土(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也设在该院。近期正在组建的包头稀土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也将成为稀土高新区集聚稀土人才、技术的新平台。
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方面,去年,包头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稀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4月,我市又出台《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八条政策措施》,其中第五条提出,“鼓励稀土新材料研发和推广应用,对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分别按当年产量给予10000元/吨、3000元/吨、1000元/吨的奖励”。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地区稀土新材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市稀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完善,目前拥有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出口检验单位——国家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建了包头市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启动了稀土产品交易所;搭建起了与国内外稀土产业、科研、贸易交流的平台——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
包头还拥有全国*以稀土冠名的*高新区,近年来,稀土高新区专门规划建设了稀土应用产业园区,已引进稀宝博为、天津天和磁材等30多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高科技项目,优化了稀土产业结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稀土高新区率先发力突围
今年3月28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正式开盘运营。“稀交所”的建设,实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