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钕铁硼产业陷价格怪圈
发布时间:2014/7/1 0:06:49
自钕铁硼的产能过剩以来,竞价成为了企业争夺市场的“杀手锏”。为了维护或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之间竞价激烈,结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恶性竞价也成为了钕铁硼价格魔咒,往往造成两败俱伤甚至导致恶性循环。同时,订单也出现了企业之间的转移。
2014年德国柏林线圈、磁性材料及绝缘材料展览会传来消息,本次展会参展的中国磁材企业超过60家,江西某磁材企业高层因此感叹,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可见一斑。企业去国外参展,目的就是获得外贸订单,而外贸订单的竞价更为激烈。中国制造的价格低廉是向来外商的*爱,面对那么多的供应商,他们的选择范围也广,国内企业也多为此拼的头破血流,钕铁硼价格怪圈笼罩全球,订单也因竞价贬值、转移。
曾有一包头企业抱怨说,*近没活干了,老客户的订单被南方的企业签了,按订单的报价他们做不下来,而南方的企业出价比他们更低。这就是恶性竞价的恶性循环的体现,有的企业甚至自愿放弃订单,放弃他们曾经费劲周折才获得的客户,因为按订单价格做承受不了,亏损太大。
近日,浙江某磁材企业说,他们订单同比去年要少很多,让帮忙出出主意。我们问及你们的老客户订单去哪儿了,答曰被小作坊抢走了.....
订单到底都去哪儿了呢?分析认为,因产能过剩、下游应用扩张慢导致了恶性竞价,恶性竞价发生了恶性循环引起了再度竞价,所以价格越战越低,*终导致了企业订单的流失和转移。实际上,下游的整体需求是没有下降的。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