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永磁行业发展历程及未来前景深入分析
发布时间:2013/2/2 0:11:22
一、历史
磁性材料主要分软磁体(又名电磁体)和永磁磁体(又名硬磁体)两大类,前者需要外界通电才能产生磁力,后者本身就具有保持磁力的特点。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经了多个历史阶段(图1),从19世纪末的磁钢开始,主要指标磁能积在100多年内增长了200倍。
20世纪30年代铝镍钴永磁的发现是永磁材料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铝镍钴永磁的工作温度可高达600度以上,主要应用于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高的领域内,如仪器仪表、电机电器、电声电讯、磁传动装置及航空航天器件。铝镍钴永磁曾经在20世纪的30至60年代逐步占据永磁体市场的*地位,至1972年,其产量已占据全球永磁体产量的40%。然而由于该合金含有昂贵的战略物资钴,特别是受70年代发生的钴危机影响,其应用逐渐被50年代发现的铁氧体永磁和60年代末发现的稀土永磁代替。1982年,铝镍钴永磁产量仅占全球永磁体产量的8%。
铁氧体永磁是继铝镍钴系永磁后出现的第二种主要永磁材料,主要由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其电阻率高、矫顽力大,能有效地应用在大气隙磁路中,特别适于作小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永磁体。永磁铁氧体不含贵金属镍、钴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代替铝镍钴永磁体制造磁分离器、磁推轴承、扬声器、微波器件等。但其*大磁能积较低,温度稳定性差,质地较脆、易碎,不耐冲击振动,不宜作测量仪表及有精密要求的磁性器件。
七十年代以来铁氧体永磁产量逐渐超过了铝镍钴永磁产量,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铁氧体永磁的市场需求愈来愈大,目前仍是全球永磁体市场的*主力。据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永磁体市场产量约为100万吨,其中铁氧体年产量约90万吨,钕铁硼年产量约10万吨。
稀土永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1968年,磁能积为147.3KJ/m3的SmCo5的制备成功,标志着*代稀土永磁的诞生。1972年,第二代稀土永磁RE2Co17型化合物在日本问世,其磁能积为240KJ/m3。第二代稀土永磁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好的力学特性,主要用于低速转矩电动机、启动电动机、传感器、磁推轴承等的磁系统。然而,制备钴钐合金的成本过高,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人们对二代稀土永磁的性能和工艺还未做更深入的研究,又开始寻找其他替代材料。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永磁(NdFeB)于1983年诞生,这是永磁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铁基代替钴基成本大幅降低;钕代替钐进一步降低成本;拥有人类发现的*高磁能积,被誉为“磁王”。钕铁硼永磁不易碎,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合金密度低,有利于磁性元件的轻型化、薄型化、小型和超小型化。但其磁性温度系数较高,抗腐蚀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应用。
磁性材料主要分软磁体(又名电磁体)和永磁磁体(又名硬磁体)两大类,前者需要外界通电才能产生磁力,后者本身就具有保持磁力的特点。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经了多个历史阶段(图1),从19世纪末的磁钢开始,主要指标磁能积在100多年内增长了200倍。
20世纪30年代铝镍钴永磁的发现是永磁材料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铝镍钴永磁的工作温度可高达600度以上,主要应用于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高的领域内,如仪器仪表、电机电器、电声电讯、磁传动装置及航空航天器件。铝镍钴永磁曾经在20世纪的30至60年代逐步占据永磁体市场的*地位,至1972年,其产量已占据全球永磁体产量的40%。然而由于该合金含有昂贵的战略物资钴,特别是受70年代发生的钴危机影响,其应用逐渐被50年代发现的铁氧体永磁和60年代末发现的稀土永磁代替。1982年,铝镍钴永磁产量仅占全球永磁体产量的8%。
铁氧体永磁是继铝镍钴系永磁后出现的第二种主要永磁材料,主要由钡铁氧体和锶铁氧体,其电阻率高、矫顽力大,能有效地应用在大气隙磁路中,特别适于作小型发电机和电动机的永磁体。永磁铁氧体不含贵金属镍、钴等,原材料来源丰富,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代替铝镍钴永磁体制造磁分离器、磁推轴承、扬声器、微波器件等。但其*大磁能积较低,温度稳定性差,质地较脆、易碎,不耐冲击振动,不宜作测量仪表及有精密要求的磁性器件。
七十年代以来铁氧体永磁产量逐渐超过了铝镍钴永磁产量,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铁氧体永磁的市场需求愈来愈大,目前仍是全球永磁体市场的*主力。据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永磁体市场产量约为100万吨,其中铁氧体年产量约90万吨,钕铁硼年产量约10万吨。
稀土永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1968年,磁能积为147.3KJ/m3的SmCo5的制备成功,标志着*代稀土永磁的诞生。1972年,第二代稀土永磁RE2Co17型化合物在日本问世,其磁能积为240KJ/m3。第二代稀土永磁具有优异的磁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较好的力学特性,主要用于低速转矩电动机、启动电动机、传感器、磁推轴承等的磁系统。然而,制备钴钐合金的成本过高,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人们对二代稀土永磁的性能和工艺还未做更深入的研究,又开始寻找其他替代材料。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永磁(NdFeB)于1983年诞生,这是永磁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重要意义在于:铁基代替钴基成本大幅降低;钕代替钐进一步降低成本;拥有人类发现的*高磁能积,被誉为“磁王”。钕铁硼永磁不易碎,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合金密度低,有利于磁性元件的轻型化、薄型化、小型和超小型化。但其磁性温度系数较高,抗腐蚀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应用。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