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汽车零部件行业连连看
发布时间:2013/1/10 0:09:29
“世界末日”没有来,2012年平稳走到终点。回顾这一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体车市低迷中顽强求生,调整转型,一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依然逆势上扬,取得多项突破。跨国公司在华布局的脚步丝毫没有放缓,国内各地积极投资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热情持续高涨。走过这一年,总结这一年,本专刊策划系列年终专稿,“连连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大事,“点点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感悟,“面面观”梳理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焦点人物。
1.车市放缓日艰难
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增速继续放缓,严重波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愈发艰难,销量下滑、利润萎缩成了他们的共同标志。
以发动机行业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车用发动机分别产销1593.95万台和1597.38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02%和3.33%。其中,车用柴油机1~11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01.54万台和308.91万台,同比分别下降7.73%和10.41%。1~11月,车用汽油机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291.53万台和1287.64万台,同比分别增长8.52%和7.26%。
根据多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数据,市场的萧条*终反映在其财务报表中。在记者统计的60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中,仅有10余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余均出现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多数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从净利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率超过10%的仅有4家企业。而去年同期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市场需求下滑,但仍然有超过20家企业净利率超过10%。产销下降是企业针对市场萧条所做出的*直接反应,但并非惟一动作。有业内专家表示,零部件企业生存维艰,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技术积累不够深、技术研发不给力;产品单一市场紧缩;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弱;企业管理不到位、人才流动严重;精益生产未得到有效推广、生产成本不降反升等。他表示,越是困难时期,就越要坚持练内功,着力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
2.自主突破研发先
尽管从整体看来,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不景气,但仍不乏亮点,有不少自主品牌企业寻求突破,潜心研发新产品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发展。
节能减排是汽车发展的方向,也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2012年,国内多家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都在增加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储备,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江苏超力今年研发成功了BSG轻混动力起停装置,能够节油10%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这代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混合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突破。
今年5月,潍柴自主开发的重型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ECU研制成功,标志着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潍柴ECU采用32位高性能微控制器,ECU的轨压稳态控制精度在10bar以内,可满足国Ⅴ排放要求。中国汽车工业的*后一个“堡垒”,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也取得了突破。潍坊盛瑞自主研发的8AT在今年正式开花结果,匹配江铃汽车在年底的广州车展正式发布。盛瑞8AT是一款前置前驱的变速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预计2013年可形成40万台的生产能力。
法士特集团在今年8月顺利完成了FHB320A并联液力缓速器的首轮试制,并成功推出首台样箱。这标志着法士特在液力缓速器研发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导航系统也产生了新的需求。而德赛西威成功研发的北斗-GPS双模车载导航系统,基于北斗+GPS组合定位技术,可接收所有可见的北斗与GPS卫星信号,拥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和可用性。专家预测,在车载导航领域不远的将来,北斗车载导航将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新热点。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