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不明的中国摩托车产业
发布时间:2012/12/5 0:01:39
摩博会的现场被烟雨笼罩着,整个摩托车行业也让人觉得迷蒙得看不清前路。
中国摩托车产量虽然连续18年雄踞世界*,但却始终在低端市场里扎堆,鲜见*产品和*品牌。目前,以量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难道摩托产业真的已经走上了“夕阳之路”?
产业困局
中国摩托车行业面临很大挑战,过去三年中年销量降幅均超过10%。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亚洲区总经理周云飞认为,销量递减一方面是因为电动车和汽车逐渐替代摩托车成为代步出行工具,禁限摩托法律法规也对摩托产业多有限制;另一方面,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厂商无力也不愿意投入市场推广重新定位摩托车用户群,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市场不断向边缘城镇和乡村退缩。
海外销售也面临严峻的形势:中国摩托出口市场既没有打下扎实的品牌和渠道基础,也没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产品雷同,价格战不断;同时,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加剧;人民币升值,而印度卢比相对人民币贬值,印度的厂商规模效应远优于中国……以上种种都使得中国的竞争力不断被削弱。
产业链局部集中度过高是摩托产业的显要问题。很多企业生产的摩托车排量很接近,集中在50mL至250mL等几款中小排量车型上,而350mL、400mL、750mL以上中高排量车型很少,有的甚至是空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推出新品时仅对整车局部外形和发动机型式进行了变型设计,如风冷改水冷、扩缸等。这样不但造成产业技术发展失衡,更造成在低端化的市场竞争加剧。
面对不乐观的局势,中国摩托车业也在寻找突围的路径。
竞逐高端
中国的休闲娱乐摩托车市场被业内普遍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蓝海市场”,处于逆势上扬状态。哈雷、杜卡迪、北极星、胜利、庞巴迪、宝马等国外品牌在华销量相比去年大幅增长,本田、雅马哈、铃木也在华大幅投放进口大排量产品。中国全地形车的出口接近40万台,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期间,250CC以上摩托车的销量保持着30%的增速,由300多千台上升到了800多千台。其中,250CC到400CC的车型,今年比去年同期累计增长102.73%,400CC到750CC排量的车型也增加了24.6%。
“全地形车在中国国内没有用户。不是做鞋的不要穿鞋,而是没有挖掘自己的需求。这是行业惰性的表现,满足国外既有市场是很容易的事,开发市场却很难。”周云飞认为,中国高端摩托市场处于亟需开发培养的阶段。
高端市场的利润无疑要丰厚得多,但国内却没有出现能够媲美哈雷、杜卡迪等的品牌。哈雷建立了庞大的车友会网络,推行特有的骑行活动,以满足摩托爱好者的需求。但基于客户的品牌营销是国内很多摩企经销商的短板。
“中国制造业在快速发展过程当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