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加速布局 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当自强
发布时间:2012/12/4 0:06:08
今年以来,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把目光移向中国市场,并迅速展开投资。无论是扩大产能还是建立新的研发中心,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只增不减。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快速发展壮大,成为当务之急。
外资加大投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表示,拥有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升级中获益匪浅,并不断拉大与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差距,其深入中国市场投资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表示,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加大投资,显示出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导向、行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
资料显示,欧美汽车零部件厂商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加速在中国的投资、增资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工作。9月上旬,霍尼韦尔确定今年在武汉建立涡轮增压器工厂后,马上决定在全球推出100多项乘用车和商用车涡轮增压器应用,而其中超过20%以上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
9月底,大陆集团在长春为3条新生产线举行建成仪式。新的生产线用于生产动力总成系统部传感器与执行器业务单元的氮氧化物传感器、高温传感器和第6代碳罐净化电磁阀等3种产品。据了解,长春工厂的建成是大陆集团在上海嘉定和芜湖之后在中国投资的第三个项目,此举表明大陆集团开拓中国市场的决心。
10月上旬,德尔福汽车系统在重庆的汽车线束生产基地——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正式启动,标志着德尔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布局得到进一步拓展。作为专注于汽车线束的生产企业,德尔福派克重庆分公司将生产优化的汽车线束,主要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沃尔沃和江铃福特供货。
11月上旬,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商博世将其汽车卡钳中国生产基地和总部、研发中心整体从苏州迁移至武汉开发区。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50亩,投资5000万美元,明年6月建成投产,年产500万只卡钳,年销售收入13亿元。
专家表示,长期在全球汽车领域摸爬滚打的外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市场投资、布局的行为,其目的主要是期待高投入迎来高回报,表明其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信心。尽管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但多数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仍然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对此,德尔福派克电子/电气系统事业部总裁兼德尔福亚太区总裁艾博彬表示:“中国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功能更丰富、安全性更高、排放量更低的汽车,因此中国市场对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系统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德尔福不断致力于为客户研发及生产紧凑、轻量的电子/电气架构产品,在西部地区已兴建了两家汽车线束生产基地,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本地化支持。”显然,艾博彬已经做足了在中国发展长远业务规划的准备。
霍尼韦尔交通运输系统集团中国和印度区副总裁兼总经理戴鹏杰同样对中国汽车市场持乐观态度。戴鹏杰预测,未来5年,中国涡轮增压器市场将会从2011年的400万台翻番至2016年的800万台。
市场现状不容乐观
知名汽车评论员贾新光表示,与国外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尤其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方面严重不足。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所宣称的“自主技术”很多都是仿制,缺乏核心技术。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