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规划”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2/6/13 0:23:19
目前,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中国也不例外,对于新能源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今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从而指明了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车以纯电动汽车作为主要战略取向。
《规划》的出台背景
早在两年前,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配合“十二五”规划的新能源战略,各汽车企业也纷纷宣布自己的新能源规划和战略。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汽车节能技术,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
此次《规划》的出台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参与。可谓集众人智慧夯实办好一件事情。旨在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显示出新能源汽车作为国计民生的大事件其制定过程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更加显示了新能源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也昭示着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
《规划》的核心内容
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样,《规划》不仅明确了十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研发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和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水平。
二要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实施鼓励购买和使用节能汽车政策,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三要因地制宜建设慢速充电桩和公共快速充换电设施,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
四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准入管理制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科研和人才保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其中财税补贴政策是推进产业研发升级,实现产量化的重点。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今年要着重抓好五项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作,首先就是从今年起每年安排10亿—2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以及支持节能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
此外,财政部未来还将在全国大中型城市推广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继续加大25个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力度,特别要扩大公务、物流、租赁等行业使用规模,并要求试点城市尽快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加快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推广工作进展较慢、效果不明显的城市和达不到示范推广要求的车型,未来将取消其试点、示范资格。力度之大也表明了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坚定决心。
《规划》的目标任务
1、十年目标:产销累计突破500万台。
《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
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普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广泛应用;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汽车燃油经济性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4.5升/百公里。
2、主要任务:突破电动电池瓶颈
《规划》要求,我国新能源车发展路线为,以纯电动汽车(纯电驱动)作为主要战略取向,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然而发展纯电动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是三个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为此,《规划》将突破电池瓶颈作为了未来十年的一个研发重点。
《规划》指出,未来10年,要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加强电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池比能量;重点开展电池优化设计、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提高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一致性;开发电池自激活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以改进电极材料循环性为重点开发长寿命电池体系;提升电池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推进电池零配件和系统组合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降低成本。
《规划》要求,全面构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发展体系;扎实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到2015年,公共领域试点城市数量达到30个以上,私人购买试点城市数量达到20个以上;基本建立与产业发展和能源规划相适应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开展充电设施建设,建立以个人和公共停车位分散慢充为主的充电系统,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做好准备。
《规划》的保障措施
在2020年之前,为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达到500万台的水平,该《规划》还对财政、税收、奖惩措施、管理制度等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一)中央专项资金方面:
(1)2011~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
(2)2011~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其中专项资金的一半以上用于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
(二)税收方面:
(3)2011~2020年,购买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免征车辆购置税。
(4)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即混合动力车型目前分为轻混、中混和深度混合动力三种。其中,轻度混合动力的节能效果仅为5%,中混的节能效果也只有10%~20%,而混合动力*佳的状态应该是深度混合,就是节能效果在50%以上)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
(5)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
(6)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
(三)融资方面:
(7)国家将优先支持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