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高纳拟建美系生产装备
发布时间:2012/5/14 7:03:25
南海局势持续僵局,航天军工股再度受到关注。掌握核心技术且产品已运用于第三代战机的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研高纳,300034)面临较好的发展机会。
产品已应用于三代战机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技术仍有差距,但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能够为目前航空发动机制造提供所有高温合金材料。其中钢研高纳执牛耳,稳定掌握了*核心部件“涡轮”*高端高温合金双性能粉末冶金及叶片三代单晶技术。
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主要为热端的燃烧室及涡轮,其中涡轮又是热端对材料要求*为苛刻的部件。涡轮主要由涡轮盘及涡轮叶片组成,国外的涡轮材料研发比国内起步早、先进,对涡轮材料的先进技术,国外的生产企业都严密保守制备工艺,行业壁垒十分高。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高温材料的发展速度迅猛,已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材料技术,钢研高纳执牛耳,为国内涡轮发动机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钢研高纳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已应用于第三代战机,处相对垄断地位。三代战机随着推重比的提升,涡轮盘和外部环件的制备已开始使用粉末冶金技术。粉末冶金解决了传统铸锻高温合金由于合金化程度的提高,铸锭偏析、热加工性能差等问题。
目前,美国粉末冶金技术*为*,已经成功研制出三代粉末高温合金,并应用于发动机中。中国国内,钢研高纳拥有从俄罗斯进口的等离子旋转电极法(PREP)粉末制备设备,具备先进的制粉工艺,在粉末冶金工艺处于国内*地位。公司*新产品FGH97等通过了超温超转实验,工作温度可达到800摄氏度,达到三代技术的高温耐性(780-950摄氏度)。并且产品已被用于军事领域中,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客户认可,目前已被批量使用。
或受益美式装备引进
主要竞争对手方面,北京航材院由于产品稳定性逊之,处于试用阶段。因此,钢研高纳在粉末高温合金领域具备明显的先发和相对垄断优势。
此外,北京航材院主要集中于零部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方面的加工工艺建议。钢研高纳相比北京航材院具备技术研发能力更全面、历史更悠久和产品质量更稳定的优势,公司目前在中高端领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例如军机发动机所需粉末高温合金,目前主要由钢研高纳生产。
竞争优势或让钢研高纳受益于未来潜在的美式装备引进。
目前,国内外很多新一代军机发动机核心部件采用了粉末高温合金,工艺路线主要分为美系和俄系生产路线。钢研高纳目前采用的是俄系路线,2012年年底投产的粉末高温合金募投项目存在二期预期,很可能根据国家战略,建设美系粉末冶金生产装备。由于钢研高纳在粉末高温合金方面具备了数十年的生产研发经验,是业内公认的核心技术掌握*为全面生产企业,若引进美式装备,半年左右可以掌握生产技术诀窍;届时公司将成为国内装备*为全面的粉末高温合金生产企业,可满足全部国产航空发动机粉末冶金需求。
高温合金年需求2万吨
市场需求方面,钢研高纳面临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际市场每年高温合金需求量达到30万吨,国内年需求高温合金2万吨以上,未来国内市场容量超过120亿元。
首先是大飞机市场需求。中国2008年5月启动大飞机项目,预计到2020年需要增加干线客机1600架,每架大飞机需要高温合金、钛合金100吨,预计该领域产值达64亿元。
其次是战斗机市场需求。业内军工分析师认为未来5年军方采购国产战机总量为1265架,年均产约253架,预计一半装备国产发机,单架高温合金用量约1.8吨,则合计需求高温合金约230吨。假设每架战机均是双发发动机,折合每台发动机价值1800万元,其中25%约为高温合金部件价值,则每架战机可以拉动高温合金产值450万元,合计拉动高温合金产值约113.9亿元。
除军工外,民用领域前景也较为广阔。燃气轮机是高温合金应用领域中仅次于航空天的又一主要市场,该领域目前以进口为主。其次,原子能工业也广泛使用高温合金,包括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结构材料和燃料棒定位格架、高温气体炉热交换器等,均是其他材料难以代替的,预计未来十年,原子能领域需要23000吨高温合金,目前也是以进口为主。
供给方面,目前产量上国内只能年提供1万吨左右,存在很大的供给缺口,而公司的扩产适应了市场需求,为未来业绩提供了保证。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募投项目制定之初就是针对公司成熟产品存在的产能瓶颈制定的扩产计划,技术成熟,不存在很长的磨合期,作为国内技术*的供货商,钢研高纳扩产后订单应不成问题。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约5.16亿元,这也令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