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集团向500亿销售额迈进
发布时间:2012/3/26 0:46:00
故事还得从十来年前讲起。2000年,一心想要在新兴产业有所作为的广博文具老总王利平,遇到了一位在纳米方面颇有造诣的海归博士,更加坚定了进军纳米新材料行业的决心。2001年,他投入500万元,“从零开始,设计整套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线”。顶着种种“不可能成功”“500万是打水漂”的质疑,广博纳米硬是在当年年底就成功投产*条纳米镍粉生产线。
“那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景和重要性。搞新材料对广博来说至少带来三方面的变化:核心竞争力、人才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王利平说话声音不大,语速也不算快,从金融危机谈到欧债危机,从人口红利谈到现代企业管理,像一位成功的商人,也像一位儒雅的学者。
王利平并不是在夸夸其谈。从1992年接手时资不抵债,和工人一起扛水泥、修厂房,*的目标就是“争取有饭吃、有事做”;到1994年独自背着一书包文具南下广交会,靠从别人手上买证进场,签下*份外贸订单;再到后来打响品牌,创建起自己的“文具王国”,广博的发展凝注着王利平的踏实勤奋,也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新兴产业前景一片看好,正当很多人都以为王利平会将大部分精力转向“新宠”时,他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新兴产业要发展,传统产业也不能放弃。要把广博的文具主业做大、做强、做精。”
王利平*看重的还是品牌,曾有外商想收购广博,被他断然回绝:“品牌意味着的不仅仅是几百万元,更多的是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通行证。”树立品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新产品研发设计。一方面,广博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发,开发出无毒大豆油墨、石头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一方面在美国、阿联酋、日本等成立国际化的工业设计中心,开发符合不同国家文化气质的产品。
如今的广博不仅是总资产近80亿元,有6000多名员工和一家上市企业的现代集团企业;还掌握着80多项专利,参与起草、修订了10多项行业标准。谈及未来,走“学院风”的王利平有着更宏伟的计划:“广博的下一个目标是着力打造"5551"工程:实现年销售额500亿,每个员工创造产值500万、创造利税50万,企业拥有员工1万名。虽然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但我们有信心实现。”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