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11/5/17 4:43:35

  2011年标准化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产业发展重点,立足标准制定的急迫性、创新性和国际性,加强标准战略研究,加快重要领域标准制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标准水平,推进标准贯彻实施,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为保持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支撑。

  一、加快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一)加大重要领域标准研究制定力度。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成体系组织开展重要领域标准预先研究工作,制定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夯实标准立项和制定基础。通过试点探索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同步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各类产品的标准制定,形成重要领域标准全面覆盖和配套的局面。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物联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半导体照明等重要领域标准制修订,并在经费、计划安排和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支持(各行业标准制定重要领域见附件)。

  (二)加大具有创新成果的技术标准制定力度。大力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衔接,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加大产业急需标准制定力度。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力度。继续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工作,把对标的要求纳入计划立项和审批发布等标准制修订流程,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提升行业标准水平,加快与国际接轨。

  (五)做好标准复审工作。开展标龄满5年的行业标准复审工作,淘汰不适用标准,加快修订落后标准,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合理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二、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六)促进自主技术成为国际标准。以国际标准提案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领域为突破口,加大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战略研究,支持企业同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对重要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度,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加大我国自主标准的海外推广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七)加强与贸易相关的技术标准跟踪和预警。推动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企业在关注ISO、IEC和ITU等传统国际标准的同时,密切跟踪重要的区域标准化组织动态,关注其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及早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加强标准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评议和应对,引导外贸型企业积极关注产品输出地的相关标准动态信息,帮助企业迅速调整适应国际贸易变化的要求。

  三、 推进标准贯彻实施

  (八)推进工业产品达标。按照《产品质量达标备案管理试行办法》的要求,加强对企业贯标、达标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扩大达标备案管理的试点地区,协助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达标备案企业的激励措施,促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加强组织管理和平台建设,调查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贯标情况,为标准制修订提供支持。

  (九)加大标准宣贯力度。组织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开展标准宣贯。结合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将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推动企业贯彻执行标准。探索建立重点领域标准贯彻实施效果反馈机制,动态跟踪和掌握标准贯彻实施情况。

  四、完善标准工作机制

  (十)完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一是强化与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会商,积极稳妥推进会商合作;二是加强部省互动,通过试点积极探索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标准计划项目的模式,发挥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作用,促进标准化工作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衔接。三是加强对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和高效的标准化技术组织运行机制。四是制定发布《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促进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十一)开展提升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研究。继续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现状分析研究。针对化工、冶金、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入研究提升标准水平、优化标准布局、加强贯标工作、强化标准管理的措施建议,全面促进行业标准总体水平的提升。

   (十二)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组织结合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标准化人员素质。积极探索标准主编人员持证上岗和标准化工程师评定制度,夯实工业和通信业标准化人才基础。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经费投入,建立国际标准化人才选拔、培训、输出、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十三)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大标准立项协调力度,提高标准立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配套性。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标准制修订工作流程,建立标准化研究和动态信息通报机制。启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附件:2011年工业和通信业各行业(领域)标准制定重要领域  

        石化化工行业:农药及乳油剂型、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专用树脂、特种合成橡胶、水处理剂、专业涂料、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及煤化工技术、废弃化学品处置基础标准、乙烯丙烯、车用汽油柴油等。
        钢铁行业: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装备、高强度钢筋、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电力用钢、*精密不锈钢薄板带、*无缝钢管、抗腐蚀抗大变形的管线钢、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海洋工程用钢、船用耐蚀钢等。
        有色金属行业: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高性能专用铜铝材、再生金属,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高精尖深加工项目等。
        建材行业:太阳能光伏发电用玻璃基板、各类显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家电用特种玻璃、陶瓷膜及陶瓷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新型砌块及墙体材料、非金属密封垫片、摩擦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新型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石材、木塑材料及深加工材料及制品等。
        稀土行业:永磁材料、磁制伸缩材料、催化剂材料、发光材料、贮氢合金材料。

        黄金行业:氰化物管理、黄金采矿、选矿和尾矿。
       机械行业: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基础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基础制造装备、生物制药设备。
       汽车行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和电磁兼容、车辆报废和回收再利用。
       航空行业:民机产业行业管理、民用飞机及系统通用要求、设备级产品通用技术规范,民机基础、标准件和关键设计技术。
       船舶行业: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主流船型优化升级、船舶先进制造技术、船舶配套产品、基础共性技术和行业管理标准。
     
  轻工行业:高效节能家用电器、新兴小家电、造纸、家具、五金、玩具新产品和新技术;农用塑料、新型功能性洗涤剂、智能化缝制机械;高效照明产品、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用锂离子电池(组)、铅酸蓄电池及超级电容器;食品用原料、特殊膳食、发酵产品、罐头产品、饮料产品、功能性食品、谷物和豆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纺织行业:高新技术纺织纤维和产品及检测方法、产业用纺织品、服装CAD、新一代纺织机械。
        核工业行业:辐射改性新材料、无损检测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高能X射线实时成像装置、高能X射线工业CT装置。
        兵工民品行业:民用枪弹、活性碳、民用光学。
        电子行业:高性能计算机、RFID、卫星导航、数字家庭、3D电视、面向三网融合的视听终端、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安全与电磁兼容、平板显示、电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海力6吨粉末压机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