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我国锂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

我国锂电池技术获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05/9/27 21:19:44


  近日,国际油价掀起新高,达到70美元/桶,国内油价也悄然上行。目前,节能已是万众瞩目,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再次被提及,其中开发较为成熟的锂电池材料更加受到市场追捧。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我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很快,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仅次于日本。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开发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新材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让电池更加安全、长寿。" 

  核心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正极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中成本*高的材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实现大型化的可能,但传统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年需求量已超过1万吨,从而导致钴价大幅攀升,钴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产业发展。 

  令人振奋的是,可以取代钴酸锂的钴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目前被成功研制出来。据黄学杰透露:"这种材料属于氧化物型层状正极材料,上世纪80年代初即被发现,合成难度远高于钴酸锂,晶型控制尤其困难,一直未获得应用。"据介绍,由黄学杰等人组成的研究组发展出独特的前驱体合成技术和加锂技术,80%的钴被锰和镍取代,并实现了对晶粒尺寸的控制,合成材料的可逆容量达到165mAh/克,比钴酸锂高10%以上,循环寿命达到500次。 

  另外,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承担锂储存功能的关键材料,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据黄学杰介绍,目前应用于商品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可逆容量均在300~340mAh/克。对此,研究人员开发出纳米孔硬碳球、元宵结构复合负极材料,该材料的可逆容量已经达到600mAh/克。同时研制出石墨化纳米纤维导电添加剂,可以提高高功率电池的功率密度。据悉,仅正负极材料其研究组就已申请了国内发明专利21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并已获得两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配套体系形成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环保等优点,从1992年由索尼公司商业化开始,2000年以前日本的电池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目前这一格局已被打破,2002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已提升到2.7亿只,全球市场份额达20%以上,2005年日本锂电池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跌至50%以下,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增长的强劲带动下,锂电池新材料市场稳步成长,2000年销售额为4.7亿美元,2004年达到5.8亿美元,2000~2004年复合增长率是5.4%。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离膜所占市场份额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 

  锂电池材料市场的急速扩张,促使一批国内厂商迅速崛起,中信国安盟固利、余姚金和、杉杉科技、国泰华荣等厂商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在下游锂电池市场,深圳比亚迪、深圳比克、深圳邦凯科技、TCL金能等厂商已在全球锂电池市场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我国已形成锂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锂电池材料的配套方面也显露出一定优势。目前我国一些锂电池材料厂商已开始向韩国出口锂电池正极材料。 

  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厂商在性能和价格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开始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 转卖10T压机一台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