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轴承企业悄悄登陆德国
发布时间:2017/7/25 0:08:49
一直以来,“洋为中用”是我国零部件和整车企业采取的企业战略,但在承认自身技术不及国外汽车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吸取*的制造经验,发展自身实力,这一点是相当有必要的。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的精密设计,高端核心部件方面始终面临走出国门难的问题,即使轮胎、刹车片、车身玻璃等在国外已有成绩,但这一切却是我国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的。
近日,北京卫视播出的天涯共此时第二季中播出《中国小轴承赢得德国大市场》节目。这里所介绍的轴承企业就是中国宁波的慈兴集团。轴承虽小,但不可小觑,可以说有机械转动的地方,就有轴承活跃的身影,因为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的质量。根据报道,从早年在宁波打造当地夏利出租车上面使用的轴承,到现在在德国汉堡拥有专门的仓库工厂,向高端整车企业如大众、宝马、保时捷等提供相应轴承。不难想象,在工业发达的德国能占据一席之地,说明慈兴的产品已经经受住了各大厂商的考验和市场的检验。
慈兴集团欧洲公司总经理孙烈表示:“要进入高端的汽车工业,不是一步到位的,是通过我们十几年的努力,尤其要讲的是,中国的产品要不断的创新,结合轴承的用途主动地接近客户。”从刚进入欧洲市场一年拿4万欧元的小单子到现在年收入上亿欧元的变化,这背后不竭的动力,就是企业的创新。
目前,中国轴承工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轴承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例如生产过于分散、专业化水平及产业集中度不高等。
中国轴承工业“十二五规划”就曾提出,在2015年建成瓦房店、洛阳、江苏、浙江和聊城五大轴承产业基地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前十大轴承生产企业轴承产量仅占我国轴承总产量的34.5%,而德国三大轴承公司轴承产量占本国轴承产量的96%,日本五大公司轴承产量占本国轴承产量的99.2%。
据笔者查阅资料得知,浙江轴承产业基地以浙江东部杭州、宁波、绍兴为核心,北部与江苏轴承产业基地相邻。产业基地产品以生产微型、小型、中型轴承为主,在全国轴承产业布局中和产品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浙江轴承企业基地代表企业有天马轴承、万向轴承、人本轴承、慈兴集团、福达轴承等。并且,慈兴集团还在宁波市2015年重点工程项目榜上有名,年产2900万套*汽车专用轴承生产线项目。
虽然慈兴已经成功登陆德国市场,但是我国其他轴承企业在国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02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就曾对来自中国的球轴承企业进行过反倾销调查,其中,浙江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宁波慈兴集团三家被抽样企业。当年正值出口猛增、形势大好之时,中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预期盲目乐观,比如,当时的慈兴集团将80%以上的资金和生产能力都集中在面向欧美的球轴承生产上。如果那时的仲裁结果不理想,必将会对中国轴承出口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万幸的是,经过为期一年的反复调查求证后,*终我们胜诉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的全面对接开启,让越来越多的深耕传统工业的中国企业找到了出路,掌握核心高端技术,出口全球的路子似乎渐渐明晰,道路虽久远却仍需我们奋勇直前。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