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模具钢生产企业现状
发布时间:2016/4/29 0:08:52
据了解,2015年苏州市场模具钢总产量在50万吨左右,较14年同比下降了20%,以模坯、模块、锻件、锻材等模具材料为主。本地50万吨模具钢产量中,苏州仅消化了5万吨,出口5万吨,余下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一个“卖全国态势”。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苏州不但是模具钢原材料供应大市,更是模具创造产业强市。
目前本地市场*大的钢厂能有月均4000吨以上的产量,小点的就一百来吨的月产量,市场整体产量参差不齐。其中月产能达千吨级的企业较少,目前产量较高的是鑫峰、日盛、玮烽、方圆、友利等企业。近几年有一些企业退出了舞台,如天源、方正、恒星、富峰等等钢厂受资金周转、经营不善等各方面影响,导致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一些仍在运营的企业被困扰*多的问题就是,由于订单不够,实际生产量远远小于产能,使其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减弱。
苏州的模具钢产业具备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但相关企业多从事同质产品的生产,由此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上都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目前苏州地区模具钢生产企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能过剩,市场价格恶性竞争
苏州模具企业产量不低,规模不小,但普遍赚不到钱。本地企业为了生存,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过年回来市场上大钢厂例如东北特钢、长城特钢、天工国际等等都相继上调了模具钢出厂价,但苏州地区模具钢为了争抢客户,价格还在暗降,部分采购量较大的订单或者现款结算仍可享受小幅的价格优惠政策,市场普遍采取一单一议的政策。甚至有些企业基本都是亏本把模具钢销往东南亚,靠后期的出口退税来弥补损失。
2、融资渠道不畅,产线不完善
近几年,市场资金压力愈发严重。模具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融资难,想加快发展而受到限制,只能依靠自身的效益积累缓慢滚动发展,这就导致了苏州市现有模具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装备相对落后。目前,就个别几家企业正在向高水平、高科技含量的规模性企业方向进行战略转型,但大部分企业继续维持作坊式加工。只注重冶炼和加工的主要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精加工、热处理等并未重视。
3、产品质量层次不齐,稳定性较差
苏州地区模具钢加工企业整体工艺装备与大钢厂相比薄弱很多,技术水平也差了一大截。除了日盛科技采用电弧炉冶炼,鑫峰特钢有950轧线、750轧线,其他钢厂普遍都是采用中频感应炉,稳定性较差些。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满足国内中小型企业的需要,根本满足不了要求较高的大企业,更不用提军工企业。苏州企业必须得提高模具钢的内控标准与质量稳定性。
4、资金不足,管理不善
在苏州市场存在很多家族企业,他们管理模式比较薄弱,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前期行情好时,一些企业过大扩张,盲目投入新设备、扩建厂房,例如富峰、方正。在近两年行情相对较差时,还不出银行的贷款,导致资金周转不灵,使企业处于基本停产状态,甚至宣告破产。创新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差,
5、研发投入不足,难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多数钢厂一味地只追求量,薄利多销,而不追求产量的升级。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产品的技术指标越来越严格,加工企业必须得加大科研投入、打造高性能模具钢,创建高端模具钢的民族品牌。
下一步措施:
着力推进规范发展,要加强行业自律。苏州有个模具钢协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规范章程,形成统一战略。希望业内加强团结,不要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苏州市政府将把支持模具钢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工业振兴计划,打造西塞山区和铁山区两个模具钢工业园。
着力加强技术改造,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需要完善模具钢的生产线,重视原材料的处理、精加工、热处理等等。可以根据模具产业发展需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与装备,支持企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再引进一批先进设备,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全力支持模具钢产业转型升级,向深加工、终端产品、智能化发展。可以由*初的模具钢及模具,向上延伸到模具精品模块、塑料机械制造,向下延伸到模具生产制品制造等产品。加快模具生产的重大技改项目建设,使全市模具制造品种不断扩大,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
着力推进品牌发展,发展各种的优势。目前全球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不仅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利器”,更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和名片。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苏州模具的精品*。再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例如鑫峰特钢的轧机技术、日盛的高端产品、方圆的出口优势、利民的锻件等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推介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提升苏州模具制造的知名度,提高苏州地区模具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