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纳米钛白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2/7/16 1:09:13
目前,国内涉足纳米TiO2生产的公司约有10家,总生产能力为1000多吨。四川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钢铁研究院年产200吨生产装置是我国技术装备较先进、品种*为齐全的装置,可以生产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大系列各4个10~40mm的粉体品种,经检测表明,质量技术指标和应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水平,这将会改变我国纳米TiO2依赖进口的现状;由淮北芦岭煤矿和腾岭工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安徽笠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已经建成年产500吨的规模;青岛科技大学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与海尔集团联合开发的首条具有百吨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已经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济南裕兴化工总厂拥有选进的纳米TiO2生产线,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具备年产100吨生产能力,可提供纳米锐钛型、金红石型的粉体和浆料共4个品种、多种规格的产品;中国科学院泰兴纳米材料厂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并且即将建成年产500吨纳米TiO2的生产线;此外,四川永禄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舟山明日纳米有限公司、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河北茂源化工有限公司纳米TiO2装置也已建成。
另外,我国在纳米TiO2的应用方面,上海复旦大学研制成功了一种自洁玻璃,这种玻璃表面有一层TiO2催化膜,即使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也不容易积聚灰尘,如果沾上油污,也可被它分解干净。这种自洁玻璃的使用寿命,预计可达10年以上,而价格则与普通玻璃相差无几。
我国纳米TiO2的研究和生产具有以下特点:①对纳米TiO2的研究多,涉及面广,力量分散,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严重,企业介入的力度不够;②重点进行了纳米TiO2制备技术的开发,对纳米TiO2的应用技术开发力度较小,尤其是有关应用的关键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③工程开发能力薄弱,因为纳米TiO2项目一般投资较小,一些大型的工程公司(设计院)对工程化的兴趣不大,不愿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工程开发;④生产规模小,基本采用湿法工艺,土法上马,产品质量差,现有市场空间较小,没有给企业带来想像中的高利润,目前,我国纳米TiO2的市场价格大致为7万~42万元/吨,因为晶型、质量和产地不同价格差距较大,国产产品价格为7万~24万元/吨。而普通金红石型钛白粉只有1.4万~2.1万元/吨,其附加值仍较高,今后开发纳米TiO2的前景还是可观的。
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共同发布了《纳米材料术语》等七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
其中有一项术语标准、两项检测方法标准和四项产品标准。
这是世界上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颁布的纳米标准,这标志着我国纳米材料标准化工作已经直在了世界的前列。从2005年4月1日开始,企业在生产和宣传纳米产品的时候,必须符合丰关标准,如有违规将受到处罚。《纳米材料术语》的发布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于规范纳米材料市场、支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应用、促进我国纳米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这些标准发布后,还将建产起纳米材料市场准入与技术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规范我国纳米材料的市场秩序。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