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路向何方
发布时间:2012/3/27 0:27:54
2011年,随着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逐步退市,北京为代表等大型城市的限购令逐步出台,汽车产业发展出现过去5年从未有过的状况。2011年,我国汽车仅达1842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2年我国汽车产量将首次超过2000万辆,至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随着汽车产业从爆发走向稳定发展,汽车产业应如何发展,未来产业盈利中心会如何转移,以下将逐步分析。
1、汽车零部件领域将成为盈利重心,核心零部件将成为发展重点
就欧美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而言,汽车产业的盈利重点将逐步从汽车整机制造向汽车零部件转移,根据欧美成熟的汽车产业市场而言,汽车行业整车产业规模与零部件产业规模比例约为1:1.7。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仅占到整个汽车产业链50%的价值,因此相对成熟汽车产业,我国汽车产业尚处于整车领域主导阶段,随着汽车产业逐步成熟,产业结构将逐步向成熟市场结构靠近,产业发展重心将逐步向零部件领域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从爆发向稳定阶段过渡,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核心零部件将成为发展重点。目前,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就产量而言,已成为世界*,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但就技术而言,我国尚不能成为“汽车开发大国”,这是由我国汽车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所决定的。
以汽车内燃机领域为例,以精密滑动轴承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市场仍以外资及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虽然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400余家精密滑动轴承生产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和规模生产,所生产的精密滑动轴承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而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技术优势、年产值超过1000万的企业约20家左右,行业结构面临整合。而与之相对,全球精密滑动轴承系列产品制造商数量迅速从20世纪80年代的30家迅速下降到21世纪初仅9家,目前国际上形成了以欧洲MIBA、KS、ACL、MAHLE、日本DAIDO、TAIHO、美国FM等七大主要精密滑动轴承生产商为主的行业格局。不同的产业结构、集中度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较高的集中度有利于产业龙头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下表比较了目前国际国内主要的精密滑动轴承系列产品的技术结构:
|
PVD精密滑动轴承 |
双栅层精密滑动轴承 |
四元合金精密滑动轴承 |
三元合金精密滑动轴承 |
铝合金精密滑动轴承 |
巴氏合金精密滑动轴承 |
二元合金精密滑动轴承 |
抗疲劳强度
(MPa) |
140-150 |
100-120 |
90-105 |
55-75 |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