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十一五”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和市场变化情况

“十一五”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和市场变化情况

发布时间:2011/4/8 3:18:45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累计完成3.72万亿美元,出口额从2005年的4267.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9334.3亿美元,累计增长118.7%,年均增长率为17%。

一、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变化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十五”末期的28.6%增长到31.2%左右。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这一时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拉动力。例如,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飞机首次批量出口到西方市场;液晶电视出口已几近取代传统CRT电视,出口额占比已达九成;自主品牌的小轿车已开始出口到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表明我国汽车的技术和安全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高端市场要求;太阳能电池出口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抢占了绿色能源发展的国际制高点。

(二)电子电器仍位居机电产品出口首位,但增速放缓,占比下降

1.总体情况

    “十一五”时期,包括家电及消费类电子、通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在内的我国*大类出口产品电子电器出口额从“十五”末期的2748.2亿美元增长到“十一五”末期的5424.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5%,略低于机电产品出口均速,占比由“十五”末期的64%下降到“十一五”末期的58%,但仍为我国*大类机电出口产品。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出口额从“十五”末期的刚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到“十一五”末期的1800亿美元,增量*大,但由于基数已经较大,年均增速较缓,仅为12%;家电及消费类电子出口明显增长乏力,年均增幅仅为8%,但通信设备及零件、电子元器件、电工器材出口增长较快。

2.电信设备出口已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我国电信设备出口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步,“十一五”期间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通信设备及零件出口额从近50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幅为18%。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发展成为居世界前列的跨国企业集团,产品已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并已进入跨国公司长期占据的欧美高端市场,而且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在众多核心技术领域逐步从跟随者转变为行业*者。在通讯终端产品领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手机生产、出口基地,手机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3.电子元器件出口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表现抢眼

    电子元器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十一五”出口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23%。目前,主要电子元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国际市场占有率也超过30%;电容器、电阻器、电子变压器、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电声器件、微特电机、光缆、印制电路板、锂离子电磁和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飙升,欧美许多国家把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国际市场需求迅猛发展,而我国国内市场发展缓慢,空间狭小,促使出口迅猛增长,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产品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达到202亿美元,比上年增幅高达183.98%。

4.电工器材出口增长引人关注

    受益于基础工业门类齐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投入增长的推动,包括变压器、电线电缆、通断电路保护装置等在内的电工器材在“十一五”期间出口高速增长,出口额从255亿美元增长到65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1%。被称为制造业“血管”与“神经”的电线电缆业,在电力工业、轨道交通建设、造船工业和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产业规模迅猛发展,带动出口量快速增长,使我国跻身于世界电线电缆出口大国行列。

(三)交通工具出口实现历史性飞跃,成为我国机电出口第二大类产品

1.总体情况

    “十五”末期,船舶、汽车、铁路机车等还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开拓和发展,我国船舶、船用设备及其零附件出口额增长超过8倍,年均增幅高达52%;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增长超过3倍,年均增幅高达25%;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出口更是成为近年交通工具出口的亮点,“十一五”末期出口额已达1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

2.汽车出口在资质管理模式下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出口额从109亿美元增长到329亿美元,年均增长25%。就整车而言,“十一五”是我国汽车整车真正国际化的时期,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但我国汽车整车(包括成套散件)出口仍然从15.94万辆增长到56万辆,出口额从15.33亿美元增长到68.98亿美元,但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汽车出口也出现企业低价竞销、出口秩序混乱、出口市场不稳定的现象,为避免汽车出口重蹈摩托车覆辙,国家在2007年对汽车出口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我国汽车整车单价从不到1万美元增长到1.23万美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出口市场则由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发达国家迈进。

3.承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大船舶出口国

    2002~2003年以来,受世界船市*繁荣刺激,我国凭借配套能力强、劳动力成本低、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逐步承接世界造船业转移,“十五”时期实现船舶出口起步,“十一五”时期实现腾飞。船舶、船用设备及其零附件出口额从50.5亿美元增长到413亿美元,5年间增长8倍,年均增长率高达52%,是大宗出口商品中增幅*高的。三大主力船型,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已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也已实现突破。按新接订单计算,我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世界*大船舶出口国。

4.铁路装备快步完成出口起步和腾飞

    我国铁路装备出口在“十一五”的短短5年间快步走完了起步期和腾飞期。2004年前后,国家确定了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方针,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有关企业的努力下,“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通过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掌握了世界先进成熟的铁路机车车辆制造技术,铁路装备出口也实现了腾飞,2010年,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出口额达到15.8亿美元,产品已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配件出口变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内燃机车、客车、货车、地铁客车和动车组等整车出口,出口市场已增至50多个,且进入了中国香港、巴西等高端市场,北车、南车两大集团已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机械设备出口稳定增长,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农机等出口增长较快

    机械设备包括机械基础件、起重机工程用机械及其零部件、农用机械及零部件、金属加工机床、纺织机械及零部件、缝纫机及零部件等。“十一五”时期,主要机械设备出口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8%,其中工程机械增幅较高,农用机械及零部件出口额从17.9亿美元增长到59.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27%。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经过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已经形成产业链、经济规模和成本优势,核心竞争力基本形成。2004年左右,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影响,国内市场增长见缓,我国自主品牌的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实行国际化战略,同时,三资品牌企业在中国生产的国际品牌产品也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取得长足发展,改变长期逆差的状况。

二、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变化

(一)新兴市场占比迅速增长,但份额仍小

    “十一五”期间,在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推定下,我国机电产品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如非洲市场占比从1.91%增加到3.27%,东欧占比从1.59%增长到2.98%,拉丁美洲占比从2.71%增长到5.61%,但也应该看到,新兴市场占比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数小,未来潜力仍然巨大。

(二)传统市场占比略降,但仍为主体

    “十一五”时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占比均略有下降,如亚洲占比从46.74%下降到46.45%,减少0.29个百分点;欧盟占比从19.73%下降到17.77%,减少1.96个百分点,北美洲占比从24.48%下降到19.78%,减少4.7个百分点。但可以看出,上述传统市场仍是我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三)前十大国别市场占比大幅下降

    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到236个国家和地区,格局基本不变,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国别市场从104个增加到145个。对比2005年和2010年数据可以发现,出口前十大国别市场基本格局和排名保持稳定,其中仅有马来西亚从第10位跌至第15位,印度从第17位跃升至第8位,但前十大市场占比降幅明显,从74.37%下降到64.95%,下降近10个百分点,显示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分散程度大幅提高,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四)对金砖四国出口增势明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对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长迅猛,其中印度跻身我机电出口第八大市场,显示出新兴国家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巴西和俄罗斯进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前二十大市场,其中巴西从第24位跃升至第14位,俄罗斯从第21位跃升至第16位。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海力6吨粉末压机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