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金属市场仍将走牛——巴克莱银行2006年有色金属投资分析
发布时间:2006/1/19 19:12:42
视点: 经过2003年和2004年的大幅上涨,LME有色金属纷纷步入历史高价区域。2005年第二季度,当投资者普遍看淡后市时,巴克莱银行分析师曾力排众议,坚定看涨。这在当时,似乎是妄谈,并引来投资者一片哗然。然而,果真被巴克莱言中,金属大牛市在持续昂首挺进中辞旧迎新。2006年,市场更加扑朔迷离,投资者更加举棋不定、左右为难。或许,巴克莱*新的分析报告可以指点迷津?
2005年,金属市场上演了一出多空大战:多派强调消费需求放缓,供应极可能在2006年出现过剩;而空派却坚持库存偏低,供应或许难以增加,消费需求反倒意外增长。直到2005年下半年,孰是孰非,才水落石出。
眼下,金属价格正处于历史巅峰。2006年新年伊始,金属价格还在继续刷新历史*高记录。实际上,有色金属本轮大牛市持续到现在,时间正和20世纪70年代末期相同,都是48个月,而其涨势之凌厉,则堪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匹敌。本轮行情打破了过去20年的传统模式,周期越变越短。不过,高价本身并不能预示着未来市场必然下跌。
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上涨
未来究竟如何,市场莫衷一是。其实,市场对高点和低点预期的基差从来没有这么大。眼下,全球金属库存极低,投资者对供需平衡判断的微小差异,都可能对价格预期产生较大的影响。从2005年7月投资者对未来铜价以及对其他金属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大胆的预测也过于谨慎。未来,投资者还将不断上调价格预期,水涨船高,不可避免。
如果扣除通货膨胀,按照金属真实价格来衡量,目前的价格水平大打折扣。目前的金属价格较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高点还要低40%,这意味着价格具备较大的上涨潜力。由于新的衍生品不断推出,全球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金属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预计未来价格底部将被抬高。我们认为本轮金属行情仍有上涨空间,直到利好消息淡出,供应有效增加。
过去一年,有色金属价格同一些主导需求指数严重背离,许多人困惑不解。消费需求下降也加剧了市场的看空气氛。金属价格到底为什么没有跟随这些指数下跌?我们认为有三大理由,一是经济保持增长,二是供应不足,三是库存低。这三大理由也构成我们对2006年继续看好的原因。
2006年,我们认为有色金属价格将继续上涨,首推锌,紧随其后的依次是镍、铜、铝、锡和铅。上半年,这些金属在目前现货价格基础上仍将有10%~15%的上涨潜力,然后出现周期性顶部。金属远期合约机会较大,特别是锌。尽管眼下镍供应过剩,但是我们预期市场供应将趋紧,现货将重新呈现升水。
主要利率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经济增长强劲,未来美元走势疲弱,这些因素对于工业产品市场极为有利。当然,持相反意见的人士认为,全球主要利率进入上升通道,美国经济面临下滑,中国经济充满变数。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担忧没有必要。即使中国国内基础建设投资驱使经济出现下降,金属需求仍将保持旺盛的态势。其他新兴市场的金属需求也很强劲,例如印度。
有色金属已经连续4年上涨,铜价维持历史高位,铝和锌价创出17年以来新高。需求强劲,价格高企,金属产量必然会受刺激增加。但是从中短期来看,希望新增产量冲击市场,概率不大,因为生产厂家成本也在逐级上升。
人们还担心基金对价格形成威胁。长线投资基金正在不断涌入商品市场,包括有色金属市场。不过,总体来看,基金多头头寸并不大。所以由基金引发的价格大幅调整风险很小。即使价格出现回调,幅度将十分有限,因为消费买盘和基金在低位承接踊跃。
基本金属预期概述
铝:由于电解铝厂生产成本压力不断上升,消费需求旺盛,期铝远期合约价格稳定上涨。高价氧化铝制约着中国电解铝产能的扩张,电力短缺则影响到西方国家电解铝厂的生存。未来,随着消费者库存的建立,中国出口铝的减少,铝库存将进一步下降。近期,得力于伦敦铝价的上涨,中国铝出口量增加。但是这种势头难以持续,因为,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必要情况下,可能再次提高铝锭出口关税。2006年*季度,LME三月期铝有望冲击2500美元/吨。
铜:生产厂家远期卖压缓解,消费者积极下单,长线组合基金介入,使得远期合约较近期合约上涨更快。铜基本面良好如初:消费企业库存偏低;全球消费需求强劲;铜厂不仅面临铜矿品质问题,而且计划增产或者新建的铜厂面临水、电、劳力和外汇成本上升、无法按期达产的尴尬局面。铜价飙升,2006年工人罢工将不可避免。铜供应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惹怒敏感的铜价——因为产能不足,库存偏低,铜价下跌几无借口。我们认为LME三月期铜极可能冲击5000美元/吨的高位。
铅:我们认为铅价已经接近顶部。由于铅库存偏低,价格下档支撑明显,但是缺少其他金属上涨的动力。中国仍是铅净出口国,全球铅产量不断增加。短期内,LME三月铅价将围绕1000~1150美元/吨的区间运行。
镍:2005年下半年,由于不锈钢减产,消费者削减库存,镍需求十分疲弱,镍价下跌了约30%。不过,此轮镍价下跌的底部11500美元/吨仍属于历史高位水平。由于镍矿供应不足,导致减少了45000吨镍的生产,镍价得以支撑。尽管镍库存在增加,从历史角度来看,仍属于偏低水平,镍市场前景光明。中国镍进口需求上升,一家欧洲不锈钢厂镍需求回升,镍矿供应增长缓慢——这些因素将打破未来镍供应过剩的格局,镍价上涨似乎尽在情理。LME三月镍价短期上涨目标为15500美元/吨。
锡:和镍一样,2005年下半年,锡价也出现了下跌。LME三月期锡在短暂试探200天均线6000美元/吨下方之后企稳。锡基本面正在改善。短期来看,亚洲锡生产厂家受到季风影响,全球锡生产普遍成本较高,抑制了生产厂家在6000美元/吨以下的抛盘兴趣。虽然锡价受挫于基金趋势性抛盘,但是中国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锡焊的重新启用,将导致锡消费旺盛。短期来看,LME三月锡价有望重上7000美元/吨。
锌:2005年下半年以来,锌紧随铜价,强劲上扬。2006年,锌将仍是金属中的亮点。镀锌钢对锌需求强劲及供应不足,导致LME锌库存持续下降。今后几年,锌矿后续新增产量仍然十分渺茫,中国对锌进口需求不断增长,所以锌价前景可观。市场有些人士担心中国锌矿产量较预期要大得多,我们认为中国锌矿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很快就会被开采完毕,因此2006年锌市场仍然处于短缺。由于CTA基金在锌上头寸较大,任何价格回调都可视为买入良机。预计2006年,LME三月期锌目标价位为2200美元/吨,远期合约也蕴藏投资机会。
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西方世界经济环境对于工业金属市场极为有利。经历2005年第二季度下滑之后,需求指数再次昂首,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数据表明这些地区经济仍在增长。人们之所以对金属需求和市场价格上涨持怀疑态度,是因为他们担心利率上调的影响。然而,纵观历史,利率同金属价格呈现正相关关系。况且,目前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无疑会刺激制造业。我们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美联储仍将上调利率,到2006年*季度,利率目标为4.75%。
欧元区经济也*终走出了低谷。2005年底,欧洲央行5年来首次上调利率。欧洲消费信心随之大幅提高,失业担心下降,德国工业生产见好。2006年,日本经济将保持复苏的步伐,真实GDP将增长2.3%。而且日本经济也将进入战后*漫长的增长期。基于如此良好的经济基础,金属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2005年,具体的金属消费需求数据多数并不那么“牛气”。无怪乎许多投资者看空市场。比如,2005年,美国铜消费大幅下降,远不如工业生产表现。在其他许多地区,情况大同小异,只有“新兴市场”如中国和印度,这一年金属需求增长强劲。这是因为:*,订单下降;第二,消费者积极寻求替代品;第三,半成品制造业中,废金属使用量不断增加;第四,消费企业削减库存。
考虑到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强劲,2006年消费企业大幅度削减库存,可能对未来市场供需及价格产生积极影响。由于铜现货升水坚挺,消费企业不愿意大规模备库存。不过,价格一旦走软,他们就会成为下档的买盘。他们或许利用外汇汇率变化来降低采购成本,比如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继续贬值。
此外,这些年来,市场低估了中国金属消费需求——不仅是金属分析师,更重要的是生产厂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铜消费潜力仍将被低估,我们对中国金属需求长线看好,尽管这期间暂时有放缓的阶段。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的金属消费市场,但是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人均金属消费量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同西方国家一样,许多中国投资者对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困惑不解,消费企业难以承受,不愿意在高价购货。LME和上海期铜的巨大价差,吸引中国投资者买进上海期铜,抛空LME期铜,进行套利交易。他们担忧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终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然而,他们忽视了一点,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金属需求十分旺盛,可以说超乎想像。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也刺激了金属消费,如汽车、空调和电子产品。
所以,即使西方世界经济放缓,中国仍将担当全球金属消费市场的主力。中国经济发展生机勃勃,我们预期2006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