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巨头有意携手中国锡业大鳄呼之欲出?
发布时间:2006/1/4 22:27:51
一个是行业老大,一个是行业老二,联合也好,兼并也好,对于中国锡业的集约化发展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哪些股的股价后市有望上涨36%?)
双方已然"热恋",高层多次互访,"家长"意见成为*大的悬念。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广西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组中国锡业集团的战略设想,近期在业界传得纷纷扬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重组能否*终获得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的同意还是一个问号,但由于对资源的*佳配置是我国面临激烈竞争*有力的法宝,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因此无论重组能否实现,其导向作用是毋庸忽视的。
云锡欲挑整合重担
我国锡业老大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中国锡都云南省个旧市,资产达90亿元,拥有锡业股份和贵研铂业两家上市公司,是国内*大的锡生产和加工基地、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加工中心、砷化工加工中心,云锡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十分之一。
云锡在业内为人称道的是其一系列资本运作:2002年8月,个旧市红旗矿等6矿2厂国有企业成建制划转云锡;2003年加大对矿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矿山企业的整合力度,实现了对个旧市振兴锡矿等15家民营矿山企业的整合;2004年4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锡矿管理隶属关系划转云锡,负责统一开发梁河锡矿资源;2004年7月,云锡又与文山州政府达成共识,由云锡发起将文山都龙锌锡公司改组为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省内整合资源,云锡早在2001年就进入湖南锡资源集中地郴州地区,控股和参股了两座矿山,收购了一家锡冶炼厂,在郴州形成了采、选、冶一条龙生产经营,成为湖南郴州地区锡资源开发的龙头企业。
除在锡业内的整合之外,云锡还将触角伸向了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镍业,2005年2月,投资上亿元开发被我国誉为第二大镍矿的玉溪元江镍矿。2005年9月,云锡又合并了我国惟一从事贵金属多学科领域综合性研究开发的科研院所,也是世界知名贵金属研究所之一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将其下属的上市公司贵研铂业收入囊中,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使得云锡具备了整合实力,于是整合国内锡资源,组建中国锡业集团,增加中国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成了云锡的梦想。
与华锡一拍即合
我国的锡矿资源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三地。云锡2004年的精锡产量为3.63万吨,占总产量的31%;柳州华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第二位,位居第三位的是云南乘风有色金属公司,这三家企业合计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3%。
云锡要组建中国锡业集团必须要联合大型企业。从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来看,华锡无疑是*好的合作伙伴。华锡集团的资产总额达30亿元,下属27家厂矿、分公司、子公司。由于这两家企业过去都是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两大中央企业,原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的骨干企业,可以说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血缘关系,有色情结可使他们之间的合作较之其他企业顺利得多。
早在2000年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撤销时,双方就有意组建中国锡业集团,但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进展不大。目前各方面的条件具备,因此当云锡重提组建中国锡业集团时,与华锡一拍即合,双方开始了多轮的亲密接触。在他们看来,对锡业进行整合很有必要,而且在企业市场形势好转、效益增加之时,实施重组也不失为一个好时机。2005年以来,双方合作意愿更加强烈,双方高层多次互访,深入洽谈合作事宜。
能否实现尚存悬念
双方已然"热恋",上头的"家长"却仍不置可否。尽管两家"家长"目前还没有坐在一起商谈,云锡方面表现的似乎很有把握。云锡国资委的一位负责人也表明了态度:首先省国资委把云锡做大做强的态度是坚定的。他说,从云锡整合省内资源,到将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合并到云南锡业集团,以及云南省整合资源向具有优势的大企业集中就足以见得省委、省政府的决心。由此看来,云锡方面可能不会受到很大的阻挠。
而总部设在广西柳州的华锡集团的"家长"--自治区国资委和政府的意见又是如何呢?柳州华锡集团的负责人透露,由于两家企业目前还处于接触期间,没有真正形成*后的意向,所以就组建事宜没有正式书面报请上级,"如生米煮成了熟饭,自治区国资部门*终想必也会同意"。
业内对重组寄予厚望
组建中国锡业集团的消息甫一传出,即引起业内高度关注,毕竟我国有色行业的重组有过太多的变数。从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不到一年就解体,再到业内千呼万唤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和中国北方稀土集团2004年年底宣告重组搁浅,现存的国字号的有色金属资源型产业集团也就只剩重新组建的中国铝业集团公司。业内对由两家地方企业作为主要发起人来组建中国锡业集团能否成功还是心存疑虑,但大多业内人士却是充满信心。
首先中国锡业有别于稀土等行业,行业集中度本身就比较高,企业总量较小,结构较为单一,这为重组创造了条件。我国锡业的采选、冶炼加工企业也就1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采选业,而冶炼和加工企业也就30多家。具有万吨冶炼加工规模的只有4家,除云锡和华锡外,只有云南乘风有色金属公司和云南个旧市自立冶炼厂分别有1万吨的生产规模。其次,外部的大环境有利于加快企业重组。为积极应对我国入世过渡期后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政策层面也鼓励企业间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培育国内乃至世界*大型企业和大集团。而*为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发挥着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企业间愿意联合在一起。
对于中国锡业内的产业重组,业内除希望本身组建成功外,也寄希望于为我国有色行业内的重组探索出一条新路,以改变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散、小、乱的现状,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