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二手网
粉末冶金二手网
  • 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 中国注射成形网
  • 首页
  • 政策与新闻
  • 企业
  • 二手设备转让
  • 二手制品转让
  • 废料转让
  • 厂房转让
  • 求购信息
  • 发布二手供应
  • 发布二手求购
当前位置:首页>政策与新闻>柴达木有望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基地

柴达木有望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基地

发布时间:2005/12/31 21:26:11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类型较齐全,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尤其有色金属资源具有较强优势。专家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强,该地区能够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基地。但矿产地质勘查程度低、产品开发缺乏科技含量等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将成为制约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柴达木地区内金属矿产已编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有13种,为铁、铬、铜、铅、锌、钨、锡、金、银、铌钽、镓、铟和镉,有色金属主要以铅、锌矿和金矿为主,并伴生有锡、金、银、铜、锑、镉、锗、镓、铟、钼等贵重和稀有金属。 

  柴达木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多种有用组分共伴生等特点。 

  (一)矿种齐全、优势矿产多 

  柴达木地区成矿环境得天独厚,品种复杂多样,分布广又相对集中,主要为东昆仑一柴达木一级成矿区,分为宗隆务、阿尔金一欧龙布鲁克、柴北缘、沙柳河、柴达木盆地、野马泉一都兰、东昆仑北坡、阿尔金北坡7个二级成矿带。目前已在上述各成矿区、带中探明了大量国家急缺或重要的矿产。 

  柴达木地区矿种比较齐全,并拥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优势矿种,石油、天然气、煤炭、铅锌矿、金、银、钾盐、镁盐、盐矿、锂矿、锶矿、石棉、硼矿、硅灰石、天然碱成为该区矿产资源的主体,其中天然气、煤炭、铁、铅锌、铬、镁、锂、锶、石棉、电石灰岩、制碱灰岩、硅灰石等在资源结构中地位突出。硼、溴、碘、铷等也居一定地位。 

  (二)探明储量大,分布集中 

  柴达木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类型较齐全,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上储量表的金属矿产有13种。矿产集中分布在野马泉一都兰成矿带、东昆仑北坡成矿带。 

  野马泉一都兰成矿带已知矿产有铁、铅、锌、金、银、铜、钨、锡、硫铁矿、白云岩、石灰岩、硅灰石等16个矿种,集中分布在野马泉、都兰地区。 

  东昆仑北坡成矿带已知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稀土、钨、锡、锑、石墨、长石、萤石等20个矿种,其中以铁、铅、锌、石墨为主要矿种。铁矿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洪水河地区,铅锌矿以铅为主,主要分布于五龙沟、大格勒沟地区。 

  (三)多组分综合矿床多 

  柴达木地区内探明的各类矿产中,形成综合性矿床的矿产地占有一定比例。只有铁、铬、砂金等少数矿床探明单一矿种储量,由两种主矿和共生或伴生多种有益组分构成的综合性矿床区占58%。 

  其中,以铁为主矿区中有8个共生、伴生有2种以上矿产,如肯德可克、尕林格、赵卡隆等中型矿床,共、伴生有铅锌、铜、银、硫及镉等,小卧龙矿床共生中型锡矿等。有色金属矿床(区)中,绝大部分都探明有数种矿产储量和具有相应矿床规模。 

  (四)有色金属优势明显 

  按照国家优势资源的界定标准,柴达木金属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矿产具有较强的优势。
  柴达木地区铅锌储量居青海省*位,矿床规模大,矿体集中、品位富、市场广阔,属国家紧缺矿产,是国家规划的有色金属开发带,从《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可知,对铅锌金属的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好,应抓住机遇,重点鼓励开发。 

  从柴达木地区已探明金属矿种、矿量分析,有色金属资源较为丰富,铅锌、金、铬等矿种基本上可以保证2015年以前青海经济建设需要,金属主要矿种储量比例均达到全国平均值以上,具备形成及发展成为全国及青海的有色金属化工工业基地基本条件。 

  有色金属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铜、铝、铅、锌需求量分别为360万吨、700万吨、151万吨、281万吨;铜、铝年均消费增长率分别为10%、12.2%,铅锌略有增长。2005年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但目前资源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需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级别。总体来看,柴达木地区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低,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滞后。矿产勘查程度不高,资源潜力尚未查明,不能满足资源规模开发与规划项目建设需要,需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提高资源储量级别。 

  (二)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进程。 

  从青海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经过多年的建设,柴达木地区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铁路与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提高,通信状况大为改善。但地区电力供应、铁路运输仍比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浪滩、昆特依、大风山、尖顶山、东西台、马海、一里坪等柴达木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重点资源开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均较差,尚不具备规模化开发的外部环境,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低。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等原因,全区基本上处于销售矿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矿业经济初级阶段,未形成规模产业和产业链。地区工业一直以资源采掘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工业经济规模偏小,且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合力。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全区矿山除少数矿山外,普遍开采规模小,布局散,全区多数矿山企业整体处于“小、散、差、低”状况,开采规模与矿床可利用资源储量规模不适应。 

  (五)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柴达目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在矿业开发中“三废”乱堆乱放严重,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低,土地复垦率低,矿山植被、土地、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尾矿综合利用、矿物原料的深加工和资源的二次利用较差。 

  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资源开发企业大多采取粗放型、掠夺式资源开发模式,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采富弃贫、采厚丢薄、单一开采、乱挖滥采、配置低效、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柴达木地区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全区矿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资源开发尚需“排忧解难” 

  针对以上问题,矿业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推进柴达木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一)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完善矿业权市场 

  青海矿业权市场近年来已有初步发展,对推动矿产资源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专家建议,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柴达木地区需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积极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尽快“摸清家底”。专家认为,可以多元化筹集勘查资金,加强对重点矿床地质勘探工作,进行储量升级以满足建设需要。 

  (二)加强科技工作,提高深加工能力 

  专家指出,目前柴达木有色金属产品主要是铅锌矿等初级产品,资源开发应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升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开发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 

  (三)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加速新兴工业化进程 

  目前国内外已有成熟的金属深加工工艺,专家建议与这些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引进技术为青海所用;还可以与国内有关研发机构密切合作,吸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专家建议,政府可以在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的发展中起推动作用:通过各种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机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构筑扶持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如财税、土地出让等;同时可以制订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竞争,并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规范。 

  专家指出,柴达木地区有色金属主要矿种储量比例均达到全国平均值以上,具备形成及发展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有色金属化工工业基地的基本条件;只要政府、企业通力合作,“排忧解难”,柴达木地区有望建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基地。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新政策与新闻

  • 2024年绿色金属发展路线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王吉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代蓬勃的蓝海
  • 再生金属产业向西部转移正悄然成型
  • 再生金属分会:再生铜铝原料标准力争在2020年实施
  • 国内废料将成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支撑
  • 国内首家再生金属设计研究院成立 废铝循环利用前景可期
  • 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最新!废钢价格下半年或有大幅上涨机会
  • 开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新局面
  • 我国将进入废金属回收高峰期

最新供应

  • 海力6吨粉末压机

  • 德国DORST原产50吨压力机

  • 10立方氨分解带纯化装置

  • 转卖储气罐(简单压力容器)+氨分解制氢装置+气体纯化装置

CopyRight ©2018 杭州极点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楼4楼 服务热线:0571-85132819 / 85235193传真:0571-85235193

联盟网站: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 中国硬质合金商务网 中国粉末冶金人才网 粉末冶金书库中国注射成形网 粉末冶金企业名录 粉末冶金会议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6819号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充分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