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丧失话语权 刀具业谁主沉浮?
发布时间:2005/12/26 20:08:54
"哈一工不选择合资能怎样?"12月9日,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工具分会秘书长沈壮行对记者说,"现在哈一工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世界重要的刀具生产企业都来到中国,他们多数自设工厂以及分销机构,不断瓜分中国的刀具市场。据统计,目前刀具市场的三分之一已被国外企业占据。"
据了解,目前世界知名刀具厂商加快了开发中国市场的步伐。瑞典Sadvik旗下的Coroman、Titex、Walter,德国的Mapal、Leitz、Guhring,以色列的Is鄄car,日本的OSG、大昭和,美国的Valinite、Ingosoll等,已纷纷在中国设立制造企业,外资企业的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国内刀具市场是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沈壮行如是说。
据沈壮行介绍,由于行业政策缺少控制力度,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低端刀具产品出口。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出口高速钢刀具19.39亿件,相当于日本全年高速钢刀具产量的25倍,每支刀具均价为0.2美元,只相当于日本同类高速钢刀具的二十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高效刀具的进口已经从2000年的8000万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4亿美元。2004年,中国的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产量均占全球产量的40%,但我国制成的工具成品销售收入仅占全球工具销售收入的10%左右。在高端产品领域,外资企业更是占有*优势。如果这样的状况延续下去,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企业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像哈一工这样的骨干企业能坚守住,至少能对外资企业起到牵制作用,而一旦我们自己的龙头企业消失了,那么极有可能形成外资垄断的局面,那就不仅仅涉及行业内利润分配的问题,我国其他相关制造业都可能受到影响。
有关人士指出,哈一工的合资已经说明了我们对刀具行业高端技术掌控的有心无力,而业内大量企业的艰难处境也预示着我们对整个刀具行业的把握已经力不从心。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国内还有哪些企业能与外国刀具笠悼购猓?
据了解,哈一工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陕西汉江工具厂,目前正与世界*大的涂层企业瑞士Blazers公司以及德国SAAKE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此外,上工(上海工具厂)与意大利SU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生产齿轮刀具。这些国内刀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正在被外资蚕食。迫于市场压力,目前国内刀具市场已经出现为外资做贴牌生产的企业,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实力的企业。
行业崛起有待多方努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刀具的成本占产品制造成本的比例很小,影响却极大,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初,哈量(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收购了德国的KELCH公司,掌握了刀具测量仪器---对刀仪的世界先进技术,无疑使彷徨中的中国刀具行业看到了一丝希望。"在与外资合作中,企业核心业务非但没有被外资掌控,反而是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获得提高。这或许才是我国企业应该找寻的方向。"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评价哈量的作为。
在刀具行业整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仅凭哈量一家难以实现行业的崛起。实现行业的崛起,离不开哈量、哈一工这样的龙头企业,离不开众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更离不开国家对于行业的重视与支持。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国有企业能顺利地通过体制改革这一关,同样可以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行业排头兵企业,国家更应该给予支持。
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今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人士认为,该《意见》的实施将有效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世界知名刀具厂商加快了开发中国市场的步伐。瑞典Sadvik旗下的Coroman、Titex、Walter,德国的Mapal、Leitz、Guhring,以色列的Is鄄car,日本的OSG、大昭和,美国的Valinite、Ingosoll等,已纷纷在中国设立制造企业,外资企业的营销、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国内刀具市场是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沈壮行如是说。
据沈壮行介绍,由于行业政策缺少控制力度,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低端刀具产品出口。据统计,2004年,我国共出口高速钢刀具19.39亿件,相当于日本全年高速钢刀具产量的25倍,每支刀具均价为0.2美元,只相当于日本同类高速钢刀具的二十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高效刀具的进口已经从2000年的8000万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4亿美元。2004年,中国的高速钢和硬质合金产量均占全球产量的40%,但我国制成的工具成品销售收入仅占全球工具销售收入的10%左右。在高端产品领域,外资企业更是占有*优势。如果这样的状况延续下去,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企业生产经营将难以为继。
有关人士指出,如果像哈一工这样的骨干企业能坚守住,至少能对外资企业起到牵制作用,而一旦我们自己的龙头企业消失了,那么极有可能形成外资垄断的局面,那就不仅仅涉及行业内利润分配的问题,我国其他相关制造业都可能受到影响。
有关人士指出,哈一工的合资已经说明了我们对刀具行业高端技术掌控的有心无力,而业内大量企业的艰难处境也预示着我们对整个刀具行业的把握已经力不从心。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国内还有哪些企业能与外国刀具笠悼购猓?
据了解,哈一工国内的主要竞争对手陕西汉江工具厂,目前正与世界*大的涂层企业瑞士Blazers公司以及德国SAAKE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此外,上工(上海工具厂)与意大利SU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生产齿轮刀具。这些国内刀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正在被外资蚕食。迫于市场压力,目前国内刀具市场已经出现为外资做贴牌生产的企业,其中不乏一些颇具实力的企业。
行业崛起有待多方努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刀具的成本占产品制造成本的比例很小,影响却极大,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今年初,哈量(哈尔滨量具刃具厂)收购了德国的KELCH公司,掌握了刀具测量仪器---对刀仪的世界先进技术,无疑使彷徨中的中国刀具行业看到了一丝希望。"在与外资合作中,企业核心业务非但没有被外资掌控,反而是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获得提高。这或许才是我国企业应该找寻的方向。"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评价哈量的作为。
在刀具行业整体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仅凭哈量一家难以实现行业的崛起。实现行业的崛起,离不开哈量、哈一工这样的龙头企业,离不开众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更离不开国家对于行业的重视与支持。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并非一无是处,只要国有企业能顺利地通过体制改革这一关,同样可以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行业排头兵企业,国家更应该给予支持。
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今年9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人士认为,该《意见》的实施将有效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