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材料领域发展计划与方向
发布时间:2005/12/14 19:32:50
我国政府对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指定了一批新材料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规划了一批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建设基地,特别是在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重大科技开发和产业化计划中,均把新材料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在国家的重大科技计划中,与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的有:
863计划,是国家的中长期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的7个高技术研究领域中,新材料研发被作为重点之一。国家在“863”计划中陆续拿出22.5亿元专门用于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设立了三个主题,一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解决若干关键光电子材料、器件和模块规模化生产技术,重点开发超高亮度显示材料与器件,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光存储材料与器件,高灵敏度的光传感材料等,*批课题安排了64个项目,二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功能材料及相关技术,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提升相关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引导并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群自勺形成,重点开发超导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批课题安排了66个项目,三是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主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重点开发轻质、高强度的结构材料,*批课题安排了45个项目。去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又公布了第二批课题的项目申请指南和公开招标公告。
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选择的30个重大课题中有7个与材料有直接关系,包括改造传统材料产业涉及的基础问题;发展高技术新材料涉及的基础问题;材料设计、制备、成型、改性及使用中的基础问题。
火炬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指导性开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新材料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列入优先支持范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为支持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它大力支持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具有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可能产生新成果的材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与材料有关的约占四分之一。目前,已建和在建的150个重点实验室中,有关材料工艺、组织、结构、表征与测试的达35个,超过总数的1/5。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技部于2002年8月正式启动了“西部新材料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为:整合国家和地方资源,强化东西部联动,攻克一批制约西部新材料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建设一批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凝聚和培养一批致力于西部新材料事业的人才,形成若干个有西部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促进西部地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在“十五”期间决定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有西部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为推动新材料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从2000年起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任务是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要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较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专项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发展产业”的原则,采用分步实施、滚动安排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专项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采用专家评选与招标相结合的办法,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专项每年都发布内容不同的项目公告,确定本年度的投资开发重点。项目申报单位可通过本地主管部门或计划部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从去年开始,我国启动了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研究与制订,在所设立的20个战略专题中,与材料科技密切相关的有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战略高技术问题、国防科技问题,基础科学问题等7个专题。围绕这些专题,科技部组织力量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不久前专门召开了“我国材料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验收会。专家组建议将前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和“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两个专题中采用,并纳入我国材料领域“十一五”规划中;专家组认为,后一课题分析了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与不足、重点地区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针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材料的现状,从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实际出发,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突出重点,强化投资,加大发展力度,重点瞄准六大方向:1)电子信息材料:尽快开发和生产大直径硅片、大容量光纤、传感器敏感材料,改变大量依赖进口局面。大力发展高性能磁记录和光记录材料、微玻介质陶瓷材料、彩色感光材料、新型发光材料、晶体材料、稀土永磁材料;2)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开发碳纤维制品、高等级人造金刚石、*功能填料、高耐久钢材、防腐涂料、*反光材料等;3)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功能陶瓷,如电容器陶瓷、半导电陶瓷和光学陶瓷等;4)特种玻璃材料:重点发展玻璃纤维及玻璃钢制品、建筑装饰用玻璃、艺术品及功能玻璃(如微晶玻璃)等;5)高分子材料:发展聚酯切片、聚丙烯丝束、醋酸纤维、特种塑料(如工程塑料)等产品,开发以人工脏器为重点的生物医学技术材料等;6)新型金属材料如金属玻璃、金属微晶材料、超细粉金属材料等。鉴于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在新材料研究开发方面应进行超前技术储备,如在非平衡态材料、低维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代表新材料*新发展方向的领域,进行前期研究开发。
我国投资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与重点地区
为了加大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科技部近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浙江宁波、江苏江阴等地建立起9个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如去年5月在山东淄博建立的基地,将有机高分子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隔热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去年7月在马鞍山市建立的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50亿元,促进新材料成果的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到2007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50亿元。去年底,*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在山东莱芜市揭牌,其高效能轿车用水雾化钢铁粉末生产技术、陶瓷复合刀具生产技术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现在已有28个产品达到国内*或先进水平。在西部地区的西安、柳州、攀枝花,科技部分别批准建立了3个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位于西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基地占地370亩,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环境与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材料,同时创建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柳州的基地将重点发展铟、锌、锡、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竹浆新材料、汽车新材料与零部件。到2006年底,将建成1-2个*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初步建成4大产业基地。今年初,科技部正式批准在北京中关村永丰建设全国第9个“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还先后批准在各地兴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如去年6月在广东佛山正式启动的“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涂料与特种化学品、光电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6大产业,预计2010年基本建成。去年底,科技部同意在山东青岛建立“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生物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等6个领域的产业,培育10个年产值5亿至10亿元的重点新材料企业;“十五”期间研发和引进100项重大新材料成果来基地转化;到200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天津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大型新材料产业基地――“天津国际新材料园”,协议落户企业将超过200家,计划6年内实现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为了促进新材料产品的出口,去年底,我国规模*大的新材料生产出口基地――方大新材料科技园在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动工兴建,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到2004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销售约45亿元。
我国在新材料领域与国外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去年7月,由日、韩、美三国联合投资的大型化学新材料项目――当今世界单体规模*大、年产6万吨的共聚甲醛生产装置在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投资总额达14亿美元,预计2004年底竣工,2005年投入试运行。共聚甲醛类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IT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和日用品生产,我国年需求量超过15万吨,长期依赖进口。去年10月,国际材料技术促进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在我国科技部和商务部支持下,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我国材料领域创办的*个国际组织。中心将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国际网络资源,为中国材料企业走出国门和引进先进技术提供绿色通道,并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材料工业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有些地方在兴办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筹集所需建设资金,还以专业性产业基金的模式运作。成立了专门面向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公司,如前几年成立的“创新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由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和大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北京新材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大力扶持下,正成为
863计划,是国家的中长期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其中的7个高技术研究领域中,新材料研发被作为重点之一。国家在“863”计划中陆续拿出22.5亿元专门用于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十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设立了三个主题,一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解决若干关键光电子材料、器件和模块规模化生产技术,重点开发超高亮度显示材料与器件,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光存储材料与器件,高灵敏度的光传感材料等,*批课题安排了64个项目,二是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功能材料及相关技术,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提升相关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引导并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群自勺形成,重点开发超导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能量转换和储能材料、稀土功能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批课题安排了66个项目,三是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主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及其先进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重点开发轻质、高强度的结构材料,*批课题安排了45个项目。去年以来,国家科技部又公布了第二批课题的项目申请指南和公开招标公告。
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选择的30个重大课题中有7个与材料有直接关系,包括改造传统材料产业涉及的基础问题;发展高技术新材料涉及的基础问题;材料设计、制备、成型、改性及使用中的基础问题。
火炬计划(促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指导性开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新材料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列入优先支持范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为支持自然科学基础性研究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它大力支持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特别是具有新思想,新方法以及可能产生新成果的材料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研究课题,与材料有关的约占四分之一。目前,已建和在建的150个重点实验室中,有关材料工艺、组织、结构、表征与测试的达35个,超过总数的1/5。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技部于2002年8月正式启动了“西部新材料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为:整合国家和地方资源,强化东西部联动,攻克一批制约西部新材料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建设一批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凝聚和培养一批致力于西部新材料事业的人才,形成若干个有西部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行业,促进西部地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国家在“十五”期间决定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有西部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为推动新材料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从2000年起组织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任务是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特别是要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较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专项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支持创新、发展产业”的原则,采用分步实施、滚动安排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专项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采用专家评选与招标相结合的办法,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专项每年都发布内容不同的项目公告,确定本年度的投资开发重点。项目申报单位可通过本地主管部门或计划部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
从去年开始,我国启动了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的研究与制订,在所设立的20个战略专题中,与材料科技密切相关的有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战略高技术问题、国防科技问题,基础科学问题等7个专题。围绕这些专题,科技部组织力量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不久前专门召开了“我国材料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课题验收会。专家组建议将前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制造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和“战略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两个专题中采用,并纳入我国材料领域“十一五”规划中;专家组认为,后一课题分析了我国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已建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与不足、重点地区材料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针对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材料的现状,从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实际出发,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突出重点,强化投资,加大发展力度,重点瞄准六大方向:1)电子信息材料:尽快开发和生产大直径硅片、大容量光纤、传感器敏感材料,改变大量依赖进口局面。大力发展高性能磁记录和光记录材料、微玻介质陶瓷材料、彩色感光材料、新型发光材料、晶体材料、稀土永磁材料;2)高性能复合材料:重点开发碳纤维制品、高等级人造金刚石、*功能填料、高耐久钢材、防腐涂料、*反光材料等;3)先进陶瓷材料重点开发和生产新型功能陶瓷,如电容器陶瓷、半导电陶瓷和光学陶瓷等;4)特种玻璃材料:重点发展玻璃纤维及玻璃钢制品、建筑装饰用玻璃、艺术品及功能玻璃(如微晶玻璃)等;5)高分子材料:发展聚酯切片、聚丙烯丝束、醋酸纤维、特种塑料(如工程塑料)等产品,开发以人工脏器为重点的生物医学技术材料等;6)新型金属材料如金属玻璃、金属微晶材料、超细粉金属材料等。鉴于新材料发展日新月异,在新材料研究开发方面应进行超前技术储备,如在非平衡态材料、低维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代表新材料*新发展方向的领域,进行前期研究开发。
我国投资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与重点地区
为了加大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科技部近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浙江宁波、江苏江阴等地建立起9个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如去年5月在山东淄博建立的基地,将有机高分子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隔热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稀土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去年7月在马鞍山市建立的基地,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50亿元,促进新材料成果的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到2007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将达150亿元。去年底,*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在山东莱芜市揭牌,其高效能轿车用水雾化钢铁粉末生产技术、陶瓷复合刀具生产技术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现在已有28个产品达到国内*或先进水平。在西部地区的西安、柳州、攀枝花,科技部分别批准建立了3个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位于西安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基地占地370亩,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环境与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材料,同时创建新材料专业孵化器。柳州的基地将重点发展铟、锌、锡、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及竹浆新材料、汽车新材料与零部件。到2006年底,将建成1-2个*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初步建成4大产业基地。今年初,科技部正式批准在北京中关村永丰建设全国第9个“国家新材料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还先后批准在各地兴建了一批颇具规模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如去年6月在广东佛山正式启动的“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医学新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涂料与特种化学品、光电子信息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6大产业,预计2010年基本建成。去年底,科技部同意在山东青岛建立“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特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生物材料、能源环境材料等6个领域的产业,培育10个年产值5亿至10亿元的重点新材料企业;“十五”期间研发和引进100项重大新材料成果来基地转化;到200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天津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大型新材料产业基地――“天津国际新材料园”,协议落户企业将超过200家,计划6年内实现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为了促进新材料产品的出口,去年底,我国规模*大的新材料生产出口基地――方大新材料科技园在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动工兴建,计划总投资12亿元,到2004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销售约45亿元。
我国在新材料领域与国外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去年7月,由日、韩、美三国联合投资的大型化学新材料项目――当今世界单体规模*大、年产6万吨的共聚甲醛生产装置在江苏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动工兴建,投资总额达14亿美元,预计2004年底竣工,2005年投入试运行。共聚甲醛类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IT工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和日用品生产,我国年需求量超过15万吨,长期依赖进口。去年10月,国际材料技术促进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是在我国科技部和商务部支持下,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我国材料领域创办的*个国际组织。中心将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国际网络资源,为中国材料企业走出国门和引进先进技术提供绿色通道,并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材料工业方面的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有些地方在兴办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筹集所需建设资金,还以专业性产业基金的模式运作。成立了专门面向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公司,如前几年成立的“创新新材料投资有限公司”,由多家创业投资机构和大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的“北京新材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年来,新材料产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大力扶持下,正成为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